尹继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送高南畴赴贵州臬司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翻译、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 释义: 共挂一帆轻,何堪唱渭城。 翻译: 共同扬起一叶轻帆,怎忍心唱《阳关三叠》? 注释: "渭城"指的是著名的唐代送别歌曲《渭城曲》,这是王建在送别朋友时的常用表达。此处借指离别之情。 赏析: 首句点明了送别的场景和心情,暗示了即将到来的离别。同时,“共挂一帆轻”表达了两人同舟共济
这首诗是送别的诗,写的是在贵州担任臬司的高南畴赴任途中的情景。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万里苗疆路,黔山我旧过。 - “万里”表示距离遥远,形容道路漫长。 - “苗疆”是指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 “黔山”指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山脉——贵州境内的群山。 - “我旧过”表明作者自己曾经走过这些地方。 - 这里的注释是“指作者曾在贵州山区任职或旅行。” 2. 峰高云傍马,磴险手攀萝
过燕子矶游永济寺偶用壁间韵留赠默默上人 每过云蓝便系船,非关前路受风偏。 秋残野岸丹枫冷,水落空江翠壁悬。 月色微茫僧入定,钟声断续客初眠。 回思十七年来事,似与名山有宿缘。 注释: 每过云蓝便系船:在每次经过白云蓝天的地方就停船。 非关前路受风偏:这并非是说前面的道路受到了风的影响而偏向一侧。 秋残野岸丹枫冷:到了秋末,野外的岸边,那些丹红色的枫叶已经变得冷清。 水落空江翠壁悬:当水位下降
【注释】 读刘皋闻便是离家莫忆家句有感再用前韵:读到刘皋的诗句“便是离家莫忆家”,感慨颇深,就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刘皋:唐代诗人,字元济,洛阳人,曾官至监察御史。 老去逢春与转加,轩亭喜傍水之涯:年纪已老,春天又到,我的心情更加高兴,因为我在水边的亭子里。 须知小住谁非客,即便同归那是家:要知道,在这里暂作停留的,哪个不是过客呢?既然我们都是客人,那就应该一起回到家乡。 拟上虚舟还载酒
重阳节后再游摄山接鹤峰前三日夜游摄山诗依韵和答 忆昔登临始,犹然草树荒。 穿林开曲径,凿石起层梁。 池映天光满,桥通练影长。 四时花柳色,不异锦屏张。 注释: 1. 忆昔登临始:回忆起初次登山时的情景,那时的景色已经变得荒凉。 2. 犹然草树荒:尽管经过岁月的变迁,但山上的草木依然荒凉。 3. 穿林开曲径:穿过树林,开辟了一条蜿蜒的小路。 4. 凿石起层梁:在石头上开凿,建造了层层叠叠的楼台。
【解析】 此为和诗,是酬唱的一种形式。酬唱之作一般不拘平仄,但必须用韵,而且要押原韵。此诗首联应“摄”字韵;颔联应“山”字韵;颈联应“泉”字韵;尾联应“猿”字韵。全诗共四联: (1)“直似蓬莱境”,写重阳节后再次游览摄山的所见:它好像仙境一样,令人心旷神怡。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这里比喻摄山景色优美如仙境。 (2)“休夸金谷园”,写重阳节前三日夜游摄山时的所见:不要夸耀那金谷园的美景了。金谷园
重阳后再游摄山接鹤峰前三日夜游摄山诗依韵和答 注释: - 极目鸿飞处,凌空塔影高。 译文: 放眼望去,那片鸿飞之处,凌空的塔影显得格外高耸。 - 山明如冠玉,崖叠似奔涛。 译文: 山明丽如同冠上的玉石,悬崖叠嶂犹如奔腾的波涛。 - 茗碗垆香伴,诗囊酒榼挑。 译文: 茶壶中的茶香与炉火相伴,诗袋和酒壶被挑着。 - 胜游知几度,莫厌马蹄劳。 译文: 这次的游玩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枫林红叶带霜飞,记得江干送马蹄。 歌到离亭声断续,人分淮浦影东西。 年来夜雨添新梦,画里青山忆旧题。 千里相思君识否,斜阳满树暮云低
幽栖岂是薄功名,厌说林深鸟不惊。 白发时陪新弟子,青山也爱旧书生。 承欢谁似饶其乐,舍肉还多见至情。 料得冰楼无底事,横琴坐对月轮明
槛外晴空豁紫襟,西园重喜共登临。 幽窗风过莲香远,曲岸烟凝柳色深。 话旧频倾留客酒,问年易动感秋心。 老来握手情弥笃,宁祇论诗是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