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枚
《挽邑侯李母黄太夫人》 伤春最是落花天,矧复星沈婺女躔。 八百孤寒怀李尉,七千里宦返秦川。 不疑平狱资贤母,魏国长年等散仙。 夺我神君胡太酷,民间郁抑几时宣。 注释 1. 伤春:指对春天的感伤。 2. 落花天:形容春末花落的景象。 3. 星沈婺女躔:意即星辰沉没于婺女星座中,象征岁月流逝。 4. 八百孤寒:描述孤独和寒冷的生活状态。 5. 李尉:指李母,这里特指邑侯李母的丈夫。 6.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题马伏波庙》。马伏波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领,以勇猛善战而著称。这首诗通过描绘马伏波的形象,展现了他英勇无畏、胸怀天下的精神风貌。 第一首诗的第一句“英雄慷慨出从戎”,表达了马伏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毅然决然地加入军队的决心。这里的“英雄”指的是马伏波,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邑侯刘谦山先生于去夏受代晋省,邑人士群赋诗歌以志别,时予奉讳家居,未与其盛,今夏既释服,追赋一律 邑侯刘谦山先生:邑侯,指邑内的官员。刘谦山先生在去年夏天被调任为代郡的官员。 去夏,指去年夏天。 受代:接受代郡的职务。 晋省:指晋阳,即现在的太原。 吾邑人士:指代县的人。 群赋:共同赋诗。 以志别:用诗歌来表达离别之情。 予:我。 奉讳:遵守避讳的规定,不使用“死”字。 家居:在家居住。
【注释】 阎典史祠:在浙江嵊县。阎典吏,即阎敬祖。唐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攻破洛阳后,玄宗出逃四川,途中曾驻跸于此。时阎敬祖为浙东观察使,奉诏募兵抵抗叛军。 孤城扼暨阳:暨阳即绍兴,当时为吴越王钱镠所据,是钱氏的根据地。孤城指绍兴。钱氏与唐朝有矛盾,故以“孤城”形容之。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写李紫璈先生为官,政绩卓著;颔联点出李紫璈先生的文学造诣;颈联写他为人公正廉洁,敢于直言;尾联表达对他的仰慕之情。 【答案】 ①李紫璈:字紫璈,四川荣县人。明崇祯进士,清康熙间历官御史、礼部尚书。②蓉江:指四川的岷江。③眉山:即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北宋文豪苏东坡的故乡。④直以眉山:意为李紫璈先生像眉山一样正直。⑤史起浚长沟:指李紫璈先生像长渠一样的史家之才。⑥下走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首先理解全诗的意思,然后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注意抓住关键句子分析其作用和效果。“爱登临胜,孤吟夕照中”的意思是:我喜爱登临高处观赏胜景,独自吟咏在夕阳映照下。“秋深千树秃”,意思是:到了秋天树上的叶子落得差不多了,光秃秃地站在那里;“人静一山空,云活峰疑动,风高气转雄”,意思是:人声静下来,只有山林空旷寂静。山峰间云雾浮动,似乎山峦在微微颤动,山风吹过,气势磅礴
注释: 华表:指墓柱。 苍凉:寂寞凄凉。宰树:即“葬树”,古时候用棺材来埋葬死者,棺木上刻有姓名和生卒年月,称为“铭”,也叫“冢”。 碑残:指墓碑残破不全。尘,这里指的是尘土。字,这里指的是文字。 棘当门:棘是一种树木,荆棘丛生。当门,指墓地大门。 风紧:风很大。鸟声嘿:鸟叫声很低沉。 沙寒:沙子寒冷。岭色昏:山影朦胧不清。 治平:治国安定。腾越:迅速超越。著,通“卓”。终古:永远、始终。荐
【译文】 在寒窗苦读二十载之后,如今你终于考中了秀才。 今后的路从这里开始,学习应该贵在勤奋。 大江横流恶浪高,歧途上学问纷杂多。 愿你立定志向,振翅高飞上青天。 注释: 1. 廿载:二十年 2. 寒窗下:指在书房里读书。 3. 赋采芹:比喻科举考试中举。古代认为芹菜是吉祥之物,因此称科举为“登科”,而“采芹”则是形容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4. 进身从此始:指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涯。 5. 修业贵于勤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乙未年的二月望日(农历正月十五)后大雪时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韵脚为“多”,“戈”,“河”。 第一句:“天意已如此,苍生可奈何。” 注释:天意已经如此,苍生无法改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无奈,认为天意已经如此,苍生无法改变。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忧虑和无奈,表达了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第二句:“迅雷非节后,急雪入春多。” 注释
舍弟家枢新籍学宫赋此勉之 注释:祖砚(祖父的砚台)差堪托,楹书(悬挂的字画)幸未灰。 瑞应符月桂,泽望振庭槐。 同气连镳上,慈颜逐笑开。 岁庚传盛事,歌鹿重衔杯。 赏析:这首诗是送给舍弟家枢入学的勉励诗。首联以祖砚、楹书为比喻,赞颂舍弟家枢学识渊博、才高八斗;颔联用“月桂”、“庭槐”比喻舍弟家枢的前程似锦;颈联以“同气连镳上,慈颜逐笑开”形容舍弟家枢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