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榛
【注释】 四无:佛家语,指“空”、“色”、“声”、“空”四种境界。 九有:古代对天下的别称,一说九州,二说四海之内。 道在四无间:佛教语,指禅定的境界。 悠然:闲适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写隐逸生活之志向。全篇以议论为主,夹杂抒情。前两句写隐居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后六句写隐居者的思想感情。 首联点明隐士的官位不高,地位不显,但自己却很满足,很自在。颔联写他虽身处高位而心无旁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常识积累,即可判断出答案。 “自述”:即作者自己诉说。 首联:“九江山下三桥水”:在九江山下,三座石桥下有清流缓缓流淌。“地僻塘回苍树遮”:因为地势偏僻,池塘环绕,苍翠的树木遮住了视线。 颔联:“懒读亦生书带草”“无忧不种鹿葱花”:我懒得读书时也会像书卷上缠绕的青草一样悠闲自在
【注释】 偶成:偶尔写成。山寺约:与山寺僧约好,在寺中作诗。野鸥心:比喻闲适的心情。有味淡终日:指生活清贫,没有享受。无营闲至今:没有追求,过着悠闲的清静生活。草芽青半砌:指春天来临了,小草刚刚发芽,露出墙头。云气白霜林:指春天到来,天空晴朗,白云飘荡。鸣春鸟:指春天来了,鸟儿开始唱歌。停杯漫一吟:停下来,随意吟诵一首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灵岩寺偶成之作,抒发了作者隐居山林、远离官场
杨参军次和归自古北口 淮南高士落人间,仗剑经秋未破颜。 自惜草玄淹岁月,可堪垂白向边关。 天横落照明孤垒,地涌黄沙接乱山。 长路谁能问行役,夜来驱马雪中还。 注释: 1. 淮南高士:原指东汉末年隐士严子陵(字子陵),后来泛指有才华而不肯做官的人。 2. “仗剑经秋未破颜”:秋天的时候,手持利剑,但面不改色,表示不屈不挠。 3. 自惜:爱惜自己。 4. 草玄:指撰写《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
注释: 登谼峪山:登上谼峪山。 策杖何超忽:拄着拐杖,突然觉得轻松自如。 登登碧汉齐:仿佛登上了碧蓝的天空。 纵观千里阔: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广阔景色。 独立万山低:独自站立在万山之巅,俯瞰群山。 风起断猿下:微风吹起,打断了猿猴的叫声。 日行飞鸟西:太阳落山时,鸟儿们飞向西方。 无因结仙侣:因此没有机会与仙人结为伴侣。 长傍白云栖:只能长期依偎在白云之下。 赏析:
【注释】 与周际岩(yì yán,音“义缘”)同饮山楼得群字:我与周际岩一起在山楼饮酒,得到了这首诗的标题。 长子(zǐ),县名,今属山西晋城市,在古时是潞州的治所。坐夕曛:坐在黄昏时分。坐,犹“作”。 风驱寒雁北来群:北归的大雁被风吹着向北飞来,形成一群。 上党孤怀此对君:上党的人孤独地思念着你,只能对着你诉说心中的感慨。上党,郡名,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县,地处太行山南面。君,指作者自己。
【注释】 司马:这里指代朝廷。牙璋:古代的一种兵符,用象牙雕刻而成。此日分:在此时分开。谁将书剑许从军:谁能把书和剑交给我,让我去参军打仗。 论兵:讨论战事。曾上平蛮策:曾经上过讨伐平定叛乱的方略。奉使宁夸喻蜀文:奉命出使,哪里敢夸口谈论治理四川的文章。 诏下三川新雨露,图开八阵旧风云:皇帝诏书下达,新的恩泽滋润着三川大地;图开八阵,昔日的阵法已经化为风云变幻。 不须频说东征事,只见当年吐哺勤
【注释】 望天平山:望见天平山上的景色。天平山,即天柱峰,在安徽休宁县城西五里处。 峭壁高盘:陡峭的山崖高高地耸立着。青,绿色,指山峰。 寺当绝顶几人经:古时人们常在山顶建寺,登临绝顶的寺院很少。经,佛经、经文。 招群鹤:招来群鹤栖息。老桧:枯树,指松树。 古洞重岩:古老的岩石洞穴。隐百灵:隐藏许多飞禽。 野径漫吟:在野外的小路上随意吟咏。瑟瑟: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云萝:云雾缠绕的藤萝
【注释】 1.琳宫逼太虚:琳官,指天坛山上的琳宫,琳宫在山巅。太虚,指天空。 2.石树团清影:石树,指山中树木。清影,指树木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 3.怅望白云仙:怅望,指远望,思念。白云仙人,指天上的神仙。 4.日沉九芝岭:九芝岭,指山中一座形似灵芝的峰岭。日沉,指太阳落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坛山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琳宫逼太虚”形象地描绘了琳宫的高耸入云
注释:石坛山蜿蜒曲折,西面延伸。我扶着手杖,在山林间随意漫步,寻找幽静之处。秋日里天空高远、明朗,月光洒下一片金光。 赏析:诗中“迤逦”、“扶筇”等词描绘了游人悠闲自在的游玩状态,体现了一种闲适的心情。“幽讨”一词则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秋高天宇清,月照金光草”,则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天空和月亮,以及金色的草叶,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