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榛
诗句如下: 送杜太仆谪荆州, 谪宦三千里,谁怜贾傅才。 汉江秋月上,楚岫夜猿哀。 心事登楼赋,年光落帽台。 译文如下: 送别你被贬到遥远的荆州,我深感遗憾和惋惜,因为贾谊的才华无人能及。在汉江之畔,明亮的月亮照耀着江面,楚山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而夜深人静时,楚山里的猿猴也显得格外凄美哀伤。你的心绪如同登高临水,抒发着无尽的感慨,岁月蹉跎,你的风采却愈发令人赞叹。 关键词解释: 1.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诗中所表现的意境是清静淡雅的。诗人在春日黄昏时来到郊外的园中闲步赏玩,他发现这里的景色非常幽雅,于是吟咏成章,表达了对这一片宁静美景的喜爱之情。 前两联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图画。后两联写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 首联“水村人寂寂”,点明题意,写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感受。 次联“迟日敞柴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美景。“迟日”即指夕阳西下之时,此时天色已晚
暮春晦夜,和冯汝强一起送别张行人。景南使上党,得到一个“光”字作为赠物。 官舍延星使,灯前数举觞。 何当添夜漏,聊复驻春光。 鸿雁北来尽,关山西去长。 赠君有芳草,岁晏莫相忘。 注释: 1. 暮春晦夜:傍晚时分的阴雨天气。晦,天暗。 2. 同冯汝强:与冯汝强一起。汝,你。 3. 饯别章行人:为张行人饯行。章,通“彰”,表彰、赞誉之意。 4. 景南使:使者名叫景南。 5. 得光字
初冬夜同李伯承过碧云寺 并马寻名寺,登高藉短筇。飞泉鸣古涧,落月在寒松。石路经千转,云岩复几重。人间多梦寐,谁听上方钟。 注释: 并马,骑马一起,形容一同行动。寻,寻找。 登高,登上高处。藉,依靠。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飞泉,瀑布。鸣,发出声音。 落月,月亮落下。寒松,冷松树。 石路,石头铺成的道路。经,经过。 云岩,云雾缭绕的山崖。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句原文: 秋风吹短褐,长啸过居庸。 羸马有归思,枯蓬无定踪。 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 旅鬓成衰飒,谁知阮嗣宗。 翻译: 秋风轻轻吹动着身上的粗布衣物,我放声长啸,穿越了雄伟的居庸关。那疲惫的战马似乎也有着回家的念头,而那风中摇曳的枯蓬却无法找到它稳定的归宿。远望群山,它们横亘在视野尽头,将天边的景色隔断,夕阳西下,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我的旅途中,头发已经变得稀疏、苍老
隆庆道中,马渡黄云塞,雕飞白草原,兵戈连岁动,霜霰入秋繁。农业千家废,人烟几处存。中途有行子,伫目亦销魂。 译文: 隆庆时期,马度黄云塞,雕飞翔在白草原,战争不断,霜降和霰雪纷纷降临秋天。农业荒废了千家,人们几处还居住着。中途遇到行人,望着他的眼神也让人感到心碎。 注释: 1. “隆庆”是明代嘉靖皇帝的年号。 2. “马度黄云塞”指的是通过黄色的沙尘覆盖的边塞。 3.
南园秋暮 地僻青山近,庭空白露漙。 鸣蝉秋共老,落木夜多寒。 惆怅乡书滞,疏慵世路难。 遥思篱下菊,儿女不同看。 注释: 地僻:偏僻、远离尘世的地方。 庭空:庭院空旷无人。白露:秋天的露水。漙(mì):湿润的样子。 鸣蝉:知了。秋共老:与秋风一起老去。 惆怅:悲伤忧愁。乡书:家信。滞:停留不动。 疏慵:疏懒,慵懒。世路:人世间的道路。 篱下菊:篱笆下面的菊花。儿女:子女们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登郁孤台时,触景生情,感伤身世而作的。全诗八句,前四句写登郁孤台所见之景;后四句写登郁孤台所感之情。诗中运用典故,抒发诗人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同时表现出诗人旷达豪放的性格。 “孤台突兀树摧残”,起二句点题。孤台突兀,突出其高耸入云的特点;“树摧残”,则见其苍劲挺拔。这两句以工笔勾勒出郁孤台的巍峨雄壮之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首联紧扣题目,为下文蓄势。
【注释】 芜(wú):草。这里用作地名,即扬州城。 沙云鸥(yī)鸟:沙滩上飞翔的海鸥。 江雨稻花(fǔ huā):江边新雨过后的稻花。 汉庭知己:汉代朝廷的知心朋友。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史德龙时写的。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勉励之意。首联写友人归途;颔联写友人归途中所见;颈联写友人归途所见所感;尾联劝慰友人,希望他能早日得到重用。全诗意境开阔
【注释】 四无:佛家语,指“空”、“色”、“声”、“空”四种境界。 九有:古代对天下的别称,一说九州,二说四海之内。 道在四无间:佛教语,指禅定的境界。 悠然:闲适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写隐逸生活之志向。全篇以议论为主,夹杂抒情。前两句写隐居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后六句写隐居者的思想感情。 首联点明隐士的官位不高,地位不显,但自己却很满足,很自在。颔联写他虽身处高位而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