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马寻名寺,登高藉短筇。
飞泉鸣古涧,落月在寒松。
石路经千转,云岩复几重。
人间多梦寐,谁听上方钟。
初冬夜同李伯承过碧云寺
并马寻名寺,登高藉短筇。飞泉鸣古涧,落月在寒松。石路经千转,云岩复几重。人间多梦寐,谁听上方钟。
注释:
并马,骑马一起,形容一同行动。寻,寻找。
登高,登上高处。藉,依靠。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飞泉,瀑布。鸣,发出声音。
落月,月亮落下。寒松,冷松树。
石路,石头铺成的道路。经,经过。
云岩,云雾缭绕的山崖。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创作的一首七绝。整首诗以描绘景色为主,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李伯承一同游历碧云寺时所见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人开篇即点明主题,“并马寻名寺”,表达了诗人与李伯承一同前往名寺的目的。这里的“名寺”指的是有名的寺庙,通常代表着宁静、古朴和神圣的地方,诗人通过寻找这样的名寺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诗人描绘了游历过程中的景象。“飞泉鸣古涧”,描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同时用“鸣”字形象地表达了泉水声震山谷的情景,让人仿佛能听到那清脆悦耳的声音。“落月在寒松”,则描绘了夜晚月光洒在冷松树上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觉。
诗人转向对山路的描述。“石路经千转,云岩复几重”,这两句通过对山路曲折、云雾缭绕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读者能够更生动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场景。
诗人将目光投向了人间。“人间多梦寐,谁听上方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这里的“上方钟”可以理解为指向心灵深处的钟声,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寄托。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