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馆人难到,层阶草漫生。
野蒿深没马,高树静啼莺。
问俗时询野,防微早计程。
自无尘土近,况有柏风清。
【解析】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言志。诗人在防微馆中观览四周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怀。首联“高馆人难到,层阶草漫生”,“高馆”即指防微馆,是说这里地势较高,人们不易到达。颔联“野蒿深没马,高树静啼莺”两句写出了防微馆的幽雅。颈联“问俗时询野,防微早计程”点明题旨:作者在此问俗,并提前为将来作好计划。尾联“自无尘土近,况有柏风清”以柏喻人,表明自己追求的是高尚的品德和清新的作风。
【答案】
防微馆
高馆人难到,层阶草漫生。
野蒿深没马,高树静啼莺。
问俗时询野,防微早计程。
自无尘土近,况有柏风清。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春。当时作者任国子博士、直弘文馆,被召回京师,居住在京城长安西面的大明寺内。这首诗就是他回京后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景,表现了居处的环境与特点。“高馆”指防微馆,位于大明寺附近。“人难到”,说明此地僻远。“层阶”,指台阶。“草漫生”说明这里远离尘嚣,环境清幽。这两句写出了居处的环境和特点。
第三句写居处周围的景色,第四句写居处中的所见所闻。“野蒿深没马”,描绘了一幅荒郊野外的景象。“高树静啼莺”,则又让人想起春天来了,生机盎然。这两句写出了居处周围环境的优美。
中间两联都是写自己对居处的感受,表达了自己的情怀。颈联“问俗时询野,防微早计程”两句点明题旨:我在这里询问风俗民情,并提前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做好计划。这两句写出了自己住在这里的原因和目的。
末联“自无尘土近,况有柏风清”两句以柏喻人。诗人以“自无尘土”、“况有柏风”来表明自己追求的是高尚的品德和清新的作风,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全诗语言平实自然,不事雕琢,而意境却十分深远。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主要写居处的环境,后两联则着重写自己对居处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