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张筵促弦急,隔帘霜落风吹入。
琴中弹得乌夜啼,啼声夜寒高复低。
林乌何来飞拨剌,夜半哑哑声不歇。
姑苏城上拂黄云,铜雀枝边绕明月。
月行渐远声渐稀,扬彩各自东西飞。
东边日中有伴侣,看汝飞鸣日边去。
诗句释义:
- 华灯张筵促弦急,隔帘霜落风吹入。
- “华灯张筵”形容宴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 “促弦”指的是琴弦被急促的弹拨,声音更加响亮。
- “隔帘霜落”描绘了窗外霜气弥漫的景象,暗示季节为深秋或冬初。
- “风吹入”意味着冷风从帘外吹进室内,增添了几分清寒之意。
- 琴中弹得乌夜啼,啼声夜寒高复低。
- “乌夜啼”是一种乐器名,这里指用琴弹奏出的类似鸟叫声的音乐。
- “夜寒”强调了环境的寒冷,与“霜落”相呼应。
-“高复低”描述了音乐在夜间的变化,可能由低沉转为高昂,反映了音乐的多变性和情感的起伏。
- 林乌何来飞拨剌,夜半哑哑声不歇。
- “林乌”指树林中的乌鸦,可能是诗人所观察到的自然景观。
- “飞拨剌”形容乌鸦的叫声,带有一种急促和不安的感觉。
- “夜半哑哑声不歇”描绘了乌鸦叫声的持续不断,可能在深夜中尤为清晰。
- 姑苏城上拂黄云,铜雀枝边绕明月。
- “姑苏城”是苏州的别称,位于中国东部,这里可能指的是古时的江南地区。
- “拂黄云”形容云彩仿佛被风吹拂,呈现出一种轻盈而动态的美。
- “铜雀枝边绕明月”则将月光与古代建筑相结合,形成一种古典美的氛围。
- 月行渐远声渐稀,扬彩各自东西飞。
- “月行渐远”描绘了月亮逐渐远离的景象,可能指夜晚即将结束。
- “声渐稀”表示声音逐渐变得稀少,可能是由于夜色变淡或环境安静所致。
- “扬彩各自东西飞”表达了各种色彩在夜空中自由飞翔的状态,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译文:
华灯照耀下的盛宴上琴瑟急弦之声愈发急促,透过窗纱飘入深秋寒风之中。琴中奏出如夜莺啼叫般的旋律——夜深人静时,它的声音忽高忽低,如同林间的乌鸦般急促地鸣叫。那声音在深夜里依然不绝于耳,宛如树林中的乌鸦振翅而飞。姑苏城的上空飘扬着黄色的云朵,而在那些古老的建筑旁,明亮的月光也显得格外耀眼。月亮渐渐西沉,光芒也逐渐暗淡下来,所有的光彩都随着它的西斜而去,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飞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夜晚景象。诗人以“华灯”、“霜落”、“琴声”等元素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界的元素,如“乌鸦”、“黄云”、“明月”,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乌鸦”不仅代表了自然环境中的生灵,还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月亮的逐渐西沉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