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泳
和张廷仪绣衣赏菊十二绝 清才豸史漱清芳,口嚼清冰面有霜。 老圃秋容期晚节,此心白日到羲黄。 注释:我赞美你清正廉洁的人品如同秋天的菊花一样高洁芬芳,口中咀嚼着清澈如冰的水,表面却似乎结了霜;就像年迈的园丁期盼着自己能在晚年绽放出更美的光彩,你的这种心态就像明亮的太阳一样照耀大地,普照万物
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写生画,画面中既有春天的生机勃勃,又有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诗句翻译: - 意趣天然笔法奇:画作中的意境自然,笔法奇特。 - 写生今复见徐熙:这幅画是现今又见到徐熙的作品。 - 春花春鸟知多少:春天的花朵和鸟儿的数量难以计数。 - 消得东君几句诗:这首诗足以抵消东君(春风)带来的几行诗句。 2. 注释解释: - 东君:春风
【注释】 东篱:指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谁解:谁又能理解。 惜:怜爱。 花未残:花还未凋谢。 时节:时令。 霜:霜降。 珍重:重视、珍惜。 樽前:酒杯前。 论:品评。 行台:即尚书省,古代官署名称。 苏黄:苏轼的字。苏轼曾任翰林学士、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为杭州、颍州、徐州、定州等地长官,后还朝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译文】 谁能理解这东篱下的菊花
和张廷仪绣衣赏菊十二首秋风谁敢擅幽芳,江上芙蓉亦怕霜。 惟有东篱陶令菊,独将金色斗橙黄。 赏析: 这是一首和张廷仪的咏菊诗。首句“秋风谁敢擅幽芳”,意为秋风不敢擅夺菊花的清香,用秋风与菊花相映成趣,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颔联“江上芙蓉亦怕霜”,则以江上的芙蓉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严寒天气的畏惧。颈联“唯有东篱陶令菊”,则点明了诗人所咏对象是陶渊明的菊花。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曾写道
诗句赏析: 朱诚泳的《再题海棠黄雀用前韵》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沈香亭畔露华浓为背景,描绘出一个清晨醒来的女子,她的脸色如同喝过酒一般红润,仿佛春天里娇艳的杏花。她的美态可爱,喜欢把玩纨扇,笑时轻轻遮住朱唇,心性温柔,品格安详温雅,不像沦落风尘的人。这首诗通过对女子外貌和神态的描述,展现了她的美丽与娇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鲜明,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色彩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其意境特点;然后逐句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力求准确全面地评价诗歌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最后要结合写作背景和相关文学常识来综合分析。 此诗是作者游览仙岭时有感而作的一首七绝。首句写景,“月在长空”即“月浮潭上”;第二句写人,“水光月色两相涵”是说人在潭中,被潭中的倒影照得如痴如梦,恍若置身仙境之中
标题: 醉倚梧桐击节图醉倚梧桐时,翠盘舞衣垂。 胡尘起渔阳,梦里曾吹尺。} “醉倚梧桐击节图”是明代诗人朱诚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位醉心于音乐的文人在梧桐树下击节的场景,以及他对往事的回忆。以下是诗句的详细解析: 1. 醉倚梧桐时:“醉倚梧桐”形容诗人沉醉于音乐之中,无法自拔。梧桐树常作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感的象征,诗人在此可能借以表达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投入。 2. 翠盘妃子舞衣垂
注释: 1. 梅花图为宪佥胡用晦题:这是一幅为胡用晦(宪佥)所画的梅花图。宪佥是明朝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地方事务,此处指画家。 2. 剪雪裁冰巧作花:形容画家在画梅花时的技巧,如同剪裁雪和冰一般,细致入微地创造出花瓣的形态。 3. 霜台人倚玉无瑕:形容画作中的梅花如玉般洁白无瑕,如同霜台上的人一样清雅端庄。 4. 须知鼎鼐调羹味:比喻画家的画作具有调和各种味道的能力,就如同鼎鼐可以调味一样。
【注释】 晓起对雪:清晨起来看雪。 午夜寒欺锦帐重,冻酣檐马不禁风:半夜的严寒压得锦绣被子都沉重了,冷气逼人得连马都不愿受惊。 朝来积雪深三尺,喜兆今年百榖丰:早晨一看大雪已经积到了三寸厚,这是吉祥的征兆。 百谷丰:百种谷物丰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除夕之夜观雪时所写,诗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和对新春佳节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朴素,意境高远,富有生活气息。 第一句“午夜寒欺锦帐重”
【注释】 仙岭朝云:仙岭即仙人之岭,朝云指朝霞映照的云彩。 苍茫:苍苍茫茫,辽阔无际的样子。 薄下舂:薄,迫近;舂,水波冲击岸边。 返照:夕阳的余晖反射在江面,犹如倒影。 驻荷峰:山腰处有座小山峰,形如荷包,故称“驻荷峰”,此峰因山势峻峭而常被云雾所笼罩,故云影常在此峰停留不散。 冲烟:烟雾弥漫。 点破:点缀,使景物更加鲜明。 紫翠:紫色和绿色,形容色彩斑斓的草木丛生。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