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泳
【注释】 紫竹掣冰丝,繁声厌靡靡。阿谁瘴乡来,传得蛮人语。 阿谁:何人。 瘴(zhàng):南方湿热的山林中多生菌类植物,人吃了能中毒,叫“瘴气”。 【赏析】 《席上音乐杂咏》共有十首,此为第十首。 此诗写筝曲,是一首描写南疆风情的歌曲。诗的大意是说:“紫竹制的琴弦,弹奏着清脆悦耳的筝曲,令人厌烦的是那靡靡之音。”又道:“不知是谁,从南方的蛮荒之地来到这里,把那里的人们说的话传到了我们这里。”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朱诚泳的《咏雪次杨应宁宪副韵》所表达的深意。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吾道日中天:这里的“吾道”指的是诗人的道义和理想,即他的哲学或人生信条。而“日中天”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一信念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他对道德和理想的坚定信念,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永不放弃。 2. 万古焉能灭:这句强调了诗人的信念是永恒的
诗句释义: 凤翼象,清音真妙绝。鹤背载刚风,缑山弄明月。 译文注释: 在宴席上弹奏的十首筝乐曲,其中一首名为《筝》。这首曲子以凤凰和大象为比喻,描绘出音乐的美妙与独特,仿佛能听见筝音中蕴含的生命力。筝音如同高洁的鹤背承载着刚毅之风,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一句“缑山弄明月”则描绘了演奏者在高山上弹拨着明亮的月亮,展现出音乐与自然美景的结合,给人一种空灵、宁静的感觉。 赏析:
《筝》 牛背晚风清,渔舟夜月明。 征人肠欲断,出塞不胜情。 注释: 牛背:指的是牛的背部,这里指代了远行的征人。 晚风清:傍晚的微风清新宁静。 渔舟:渔船。 夜月明:夜晚明亮的月光。 肠欲断:形容征人的思乡之情如同肠子被割断一般。 出塞:指出征边塞。 不胜情:情感难以承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首七绝,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赤壁坡仙赋:指《赤壁赋》,作者为苏轼。 秦台弄玉祠:传说中,秦始皇的女儿弄玉曾在这里吹箫成仙。 韶音今再作:美好的音乐现在又再次演奏。 应见凤来仪(zhì):应看到凤凰翩翩起舞,仪态万方。 赏析: 这首词是写席上音乐杂咏。开头三句,先点出所咏之曲,即《赤壁赋》与《秦台弄玉祠》二首,然后说美妙的乐曲已经重新演奏,应当有凤鸟飞来。“韶音”,美乐。这几句的意思是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落花”一诗,要求先写出诗句,然后翻译全诗,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方法。考生应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意境等进行具体的赏析。 第一二句写落花,以落花比喻春天,用胭脂点地红描绘落花的颜色,形象生动而富有诗意。 第三句写鸟语花香,是春日景色的写照,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四句写诗人感叹春光易逝
咏雪次杨应宁宪副韵 冒雪多劳勚,乘危亦苦辛。 相逢如借问,不是探梅人。 注释:冒着大雪辛勤劳作,面临危险也感到辛苦。 像在向别人询问一样,不是去赏梅的人。 赏析:此诗描绘了作者冒雪前行的艰辛和对他人的关怀之情。"冒雪多劳勚,乘危亦苦辛",诗人通过"多劳勚"和"亦苦辛",传达出在恶劣天气下仍坚持前行的不易,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相逢如借问,不是探梅人"
翻译: 筝声清丽,宛如女子轻纱舞袖拂动,婉转悠扬。 琴弦轻颤发出悦耳之声,宛若初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声音清脆如银铃,回荡在四座听众之间,令人心醉神迷。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演奏筝时的音乐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音乐之美的赞美与欣赏。首句“银甲玉纤轻”,以银甲玉纤比喻筝,描绘出筝身晶莹剔透,犹如美女纤腰般柔美。次句“花间乍啭莺”,则进一步将筝声比作黄鹂鸟啼叫,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筝声的美妙与动人。
别时荷未花, 别后花生子。 结得苦心成,红香抱霜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流贵妇在赏春时的心理状态变化。首句“别时荷未花”,通过对比荷花的开放与离别,表达了她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二句“别后花生子”,则暗示了她对未来的期望,希望丈夫归来时能再次欣赏荷花的美丽。三句“结得苦心成”,反映了她在等待丈夫的过程中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末句“红香抱霜死”,则揭示了她最终无法承受这种等待的痛苦
【注释】 白日至昏暮:太阳从早晨升起到晚上,天色由明亮变为昏暗。白日,指白天;昏暮,指黄昏时分。 山行未出山:《庄子·逍遥游》中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不知晦朔。”意思是说,朝生暮死、春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天一夜是几点钟。这里以蟪蛄自喻,说自己如同蟪蛄一样,不知一天一夜是几点钟。 问途无数里,犹在万松间:走了无数里路,仍然还在万松之间。万松,形容松树林很多。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