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泳
【题解】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诗。诗人在深山里游览,千峰万壑,不可寻觅。他呼唤童子到松下问路,只见满目白云缭绕。 【注释】 题杂画:题写山水画。杂画指绘画。 好去:好好去。 深山里:幽静的山中。 呼童:呼唤仆人或随从的人。 松下:山松林下。 问:询问。 松下问,满目白云深:意思是说,你问我,我问你,满眼看到的都是白云。 【译文】 (我)好好地去深山里游玩,千峰万壑,难以寻找。
注释: 1. 玄冥:指北方的冬季之神。 2. 严号令:严肃地发出命令。 3. 四野雪花飞:整个乡村都被雪花覆盖,一片洁白。 4. 深宫:皇宫。 5. 贫民未授衣:穷人还没有被赐给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冬天的景象,通过描述雪花飘落和人们生活困苦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苦。 首句“玄冥严号令”,描绘了一个冬日的寒冷景象,强调了天气的严寒。
注释:秋天的色彩在飘摇不定的风中凋零,秋风的声音淅沥作响。 碧色的云朵上飞归的大雁已经消失,天空的尽头夕阳染上了红色的晚霞。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五言古诗。诗人通过描绘秋色、秋风、碧云和夕阳等自然元素,表达了对秋天的深深怀念和感慨。诗中的“秋色”指的是秋天的景色,包括落叶、枯枝等;“秋声”则是指秋风的声音,如飕飕、萧萧等;“碧云”指的是天空中的碧色云彩;“归雁”是指飞回南方的候鸟大雁
晓思 谯角鸣响,天边云霞与曙光交相辉映。 春风拂面,落花满地。
【注释】 雁塔:即慈恩寺塔,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村。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为玄奘法师所建,初名“慈恩”,后因在慈恩寺内而称慈恩寺塔。 上林:汉宫苑名,汉武帝刘彻所建。 澄江:即渭水。 韦肇: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茂远,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作者自西向东游览,从曲江到慈恩寺一带,所见景物已与当年不同,遂感慨系之。此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注释】 玄都观:位于长安城北,是唐代长安城内著名的道观。 杰阁:高大的楼阁。 颓:倒塌。 海桑变幻几千回:沧海桑田,世事变化极大。 桃花不见空葵麦:指玄都观内已没有桃花,只有葵和麦。 瓦砾无多只草莱:瓦砾不多,只有野草长满了。 尘面:尘土满面,形容经过战乱后的景象。 春光前度为谁栽;春天的光华曾照在此处,现在却荒芜了。 老屋逃亡更可哀:老房子已经没有了,更加令人悲哀。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辨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近雁塔有坡二曰胭脂曰翡翠其春游之盛盖极于开元天宝间矣”一句的意思是,临近大雁塔的两个山坡上,有叫胭脂坡、翡翠坡的地方,是春天游玩的胜地,那时节的游玩活动,到了开元天宝年间达到了顶峰。“虾蟆陵下曲江边,传道开元乐事偏”的意思是虾蟆陵(即马嵬驿)之下,曲江岸边
注释:村边小路上柳叶在风中摇曳,红彤彤的花朵沾满雨露。 小桥流水的外面,茅屋有两三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春日里漫步乡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以“绿瘦摇风柳”起兴,描绘了春天柳树随风摇曳的景象,形象生动;次句以“红酣带雨花”作结,描绘了春天花朵沾满了雨水的景象,色彩鲜艳。后两句写景与前两句形成了对比,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①村行:田园生活的写景诗。②鸣:鸟叫声,这里指鸡叫。③当门吠:狗在门前狂吠。④起炊烟:炊烟升起。⑤田家:农村人家,泛指农家。⑥水际:水边。⑦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怀陈公辅伴读 秦蜀云千里,分携十载馀。 才接一封书。注释:在秦州和益州的云彩万里相隔,我们分离已超过十年了。早晨遇到驿使,刚刚接到一封家书。赏析:这是一首思友诗。诗人与友人陈公辅分别在秦州、益州(今甘肃天水、陕西宝鸡一带)各十年,彼此思念甚深,故作此诗。首两句写两人离别之久,“千里”与“十载馀”遥应,突出两人相别之久;“云”与“书”遥应,以“秦”、“蜀”点明两地,又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