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泳
秋夜 明月淡流光,凭阑夜方寂。 梧飘金井寒,露下瑶阶湿。 注释: ①“明月淡流光”:皎洁的月光如流水般地流动着。淡,这里指月光清亮而不强烈;流,指月光流动。 ②“凭阑夜方寂”:站在栏杆上眺望着寂静的夜空。凭阑,倚靠栏杆。夜方寂,夜晚正静寂。 ③“梧飘金井寒”:梧桐叶随风飘落,落在了金色的井口旁。飘,这里指叶子在空中飘落;金井,用金做的井。寒,这里指井边的环境寒冷。 ④“露下瑶阶湿”
翻译: 听琴时,流水与高山,泠泠十指间。清风明月夜,白鹤自飞还。 注释:流水与高山,泠泠十指间:琴声如流水般清澈,如高山般高亢激昂,弹琴的人的手指在琴弦上来回滑动,发出泠泠的声音。 清风明月夜:夜晚的清风和明亮的月光。 白鹤自飞还:白鹤在月光下自由自在地飞翔,仿佛回到了它的家园。 赏析:这是一首描述听琴感受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琴声与流水、高山、清风、明月、白鹤等自然景物相联系
注释:在东园中,春天正好,游乐活动已经预先开始。诗歌和美酒好像没有伴侣,莺鸟和花朵也显得寂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他邀请朋友们一起来赏春,但是没有人能够陪伴他,这让他的心境变得忧郁,甚至有点孤独。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解析与翻译 诗句解释: 1. 一叶彩舟轻 - “彩舟”形容船上装饰着各种彩色的物件,“轻”则表示轻盈。 2. 红妆照溪水 - “红妆”指的是女子化妆的样子,这里可能指女子穿着红色衣服在溪边照影。 3. 歌声隔岸闻 - “隔岸”表明声音从远处传来,“闻”表示听到了歌声。 4. 两两鸳鸯起 - “两两”表示成对出现,“鸳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对美好伴侣鸟,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译文:
【注释】 长条:指柳树。摧落叶、犹自弄轻柔:意指秋风吹过,柳枝在风中飘摇摇曳,但柳叶仍然在风中轻轻地摇摆。 扳折休教尽,还留系客舟:意思是柳枝虽然被折断了,但不要把它全拔掉,因为柳枝的枝条还可以用来系住客人的船只。 赏析: “长条摧落叶”这一句写出了秋风吹动柳树时柳条的形态。柳树是耐寒的植物,秋天到来时,树叶变黄,然后飘落,但是柳树枝条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注释】 袅(niǎo)袅:形容细长柔软的样子。竹成竿:竹竿挺直,像竿一样。累累花结子:花朵结实,如果实。永怀:永远怀念。不寐:睡不着。空闺:女子的内室。愁欲死:《古诗十九首》中常用“欲”字来表达极度忧愁,此处指因思念而心力交瘁。 【赏析】 此诗写女子对远方男子的相思之情。首二句写竹竿、花果、空闺,三物皆喻人,暗示了女子独处无伴的寂寞。后两句写女子夜不能寐,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注释: 1. 花发酒新刍:花朵盛开,美酒也新鲜醇厚。 2. 花前客倡酬:在花丛中唱着歌,与朋友互相酬唱。 3. 青春今日好:现在正是青春的美好时期。 4. 宜上少年头:应该趁着年轻,尽情享受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花海和人们欢聚一堂的场景。诗人以花为引,赞美了青春的美好时光,鼓励年轻人要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的向往
【题解】 杂画,即《杂画歌》。此诗以理琴为引,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把月夜清辉喻为琴声,把嫦娥比喻为知音,借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是一首抒情诗。 【注释】 紫桐:紫色的梧桐树,古人以为梧桐树有文彩,能变化为凤凰等吉祥之物。 良宵:美好的夜晚。 赏音:赏识音乐的人。 流光:指日月的光线,这里指月光。 【赏析】 首句“理罢紫桐琴”,意谓在深夜里,诗人抚琴而坐
【注释】 杂画:指杜甫的《题张氏隐居》一诗:“柴门古道边,田父要黄昏。野老篱下菊,墙低竹上兰。青苔无主日,白云有归山。天寒远山净,千载抱孤村。” 积雨初开霁:雨水积聚了一天,刚放晴。 柴门掩薜萝:茅屋柴门被薜荔和萝藤遮住了。 空阶堕梧叶:空荡荡的台阶上有落叶落下。 露冷月明多:露水寒冷,月亮明亮,月光照得满地都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题张氏隐居》。诗人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
【解析】 “醉仙图”是题目,应抓住诗中的关键意象“醉仙”,分析其象征含义。瑶池开宴罢,一醉入无何,“瑶池”指神话中的西王母所居的地方,借指仙境;宴罢,即宴会结束;一醉人无何,意为沉醉于酒中而忘却一切。两句写仙人醉酒后的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状态。转眼千年换,桑田起白波,“转眼”指转瞬之间;“千年换”用典,指朝代更迭,世事沧桑;“桑田”代指国家兴亡、时局变迁;“白波”则形容大浪翻滚,暗喻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