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鸟何年此瘗形,浮屠谁搆尚亭亭。
上林无复传苏扎,萧寺犹惊语梵铃。
势压澄江蟠地轴,影移残照碍空冥。
一从韦肇题名后,人物依稀世几经。

【注释】

雁塔:即慈恩寺塔,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村。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为玄奘法师所建,初名“慈恩”,后因在慈恩寺内而称慈恩寺塔。

上林:汉宫苑名,汉武帝刘彻所建。

澄江:即渭水。

韦肇: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茂远,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作者自西向东游览,从曲江到慈恩寺一带,所见景物已与当年不同,遂感慨系之。此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联写雁塔的来历和位置。雁塔是唐长安城中的著名古迹,位于城南长乐坊的慈恩寺旁,始建于公元652年,是为保护从印度取来的佛经而建立的高台经楼。诗人首先描写了雁塔的地理位置——耸立于云霄之间,然后指出雁塔的名称来源于它的位置,即“雁塔”;接着又点明雁塔的建筑风格,即“寺曰慈恩”。最后,诗人用“尚仍”一词,表明尽管历经沧桑,但雁塔依然保存着当年的面貌。

颔联写慈恩寺的现状。“上林无复传苏扎,萧寺犹惊语梵铃。”上林即指慈恩寺。据《旧唐书.张文成传》记载,张柬之曾对武则天说:“臣幸有五男,唯一男在,陛下宜自幸其家。”当时武则天正想废太子李显为庶人,便问谁可以去,张说:“臣请往,恐慈氏寺僧苏札不奉诏。”武则天于是命他前往慈恩寺将李显接出京城。因此,慈恩寺曾经有过一段辉煌时期。但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人烟了,只有钟声还在响,车马往来不绝。这里的“相去远矣”指的是昔日的繁荣不再,与今日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

颈联写慈恩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势压澄江蟠地轴,影移残照碍空冥。”这两句是写雁塔周围的景象。“势压澄江蟠地轴”,意思是雁塔高耸入云,气势雄伟,仿佛能够压制住澄江一样。澄江是一条流经长安城的大河,河水清澈见底。这里的“蟠”是指蜿蜒曲折的意思。“影移残照碍空冥”,意思是雁塔的影子随着夕阳的移动而移动,仿佛阻碍了天空的光明。这里的“碍”是妨碍的意思。这两句诗通过对雁塔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建筑的赞叹之情。

尾联抒发感慨。“一从韦肇题名后,人物依稀世几经。”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韦肇在雁塔题写了名字以后,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这里的“一从韦肇题名后”指的是韦肇在唐朝时期为雁塔题写了名字。而“人物依稀世几经”则是指这些曾经出现过的人物现在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这里的“世几经”表示时间的流转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