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神僧入杳冥,可怜龙象总雕零。
空阶鸟迹和尘乱,坏壁蜗涎过雨腥。
石塔尚传藏舍利,宝函犹自贮残经。
相看独有圭峰在,还似当年佛首青。

【注】1. 圭峰:山名。在今安徽宣城泾县西北20里。

  1. 姚秦:指后秦,公元384-417年,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2. 逍遥园:即逍遥观,唐初置,在今安徽泾县。罗什:唐代僧人,姓张氏,名僧繇,字本师,后改名贤。俗姓赵,原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一说为中天竺人。
  3. 草堂寺:唐时建。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 鸠摩罗什:印度僧人,汉末来华,曾译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入南朝宋,住金陵栖霞寺、庐山东林寺等处。
  5. 杳冥:深奥幽隐。
  6. 雕零:衰败残破。
  7. 空阶:台阶。
  8. 坏壁:残破的墙壁。蜗涎:蜗牛爬过留下的痕迹。
  9. 石塔:指圭峰上的佛塔。
  10. 舍利:佛教语,指释迦牟尼佛的遗骨或遗牙。
  11. 残经:不全的佛经。
  12. 相看:互相观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丰德寺时所写。诗中通过描写圭峰和草堂寺的历史变迁,抒发了对古刹废兴的感慨及对前贤遗迹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
    “忆昔神僧入杳冥”,回忆起当年神僧罗什来华的情景。“渺茫”两字既形容罗什来华的神秘莫测,也表现了作者对罗什高超佛法和博大胸襟的景仰之情。
    “可怜龙象总雕零”,感叹昔日佛教在中国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雕零”两字不仅指寺庙建筑的破败,更是指佛教文化的衰落。这里蕴含着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
    “空阶鸟迹和尘乱”,描写圭峰上荒废的寺庙景象。“和尘”两字生动地描绘出环境之恶劣,同时也表现出岁月流转带来的沧桑巨变。
    “坏壁蜗涎过雨腥”,进一步描绘圭峰上的破败景象,突出其荒凉之感。“蜗涎”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荒凉的寺庙之中。
    “石塔尚传藏舍利”,说明圭峰上曾经有佛塔存在,而且据说还保存着舍利子。这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过去的肯定。
    “宝函犹自贮残经”,虽然寺院已废,但宝箱中仍保存着一些珍贵的佛经。这反映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相看独有圭峰在,还似当年佛首青”,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圭峰的赞美之情。作者认为只有圭峰依然矗立在那里,才像当年佛祖的头一样青翠欲滴。这里的“青”字不仅指颜色,更是比喻佛祖的智慧和精神永存不朽。
    整首诗通过对圭峰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之情。诗人通过对古刹废兴的感慨以及对前贤遗迹的怀念,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和对过去的追忆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古刹废兴的描绘以及对前贤遗迹的怀念,展现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