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祖荫
诗句解释 1. 西州恸:西州的哀悼 - “西州”指中国西部的某个地方,可能是作者的出生地或成长地。 2. 西州铭一恸:在西州刻下悲痛 - “铭”是刻字于石碑上以示纪念,表明作者在西州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 “恸”表示极度悲伤。 3. 乃兄哭舅词:乃兄(可能是指作者的兄弟)为舅(可能是作者的舅舅)而哭泣的词句。 - “乃兄”指的是兄弟中的哥哥。 - “哭舅”表示对舅舅的哀悼之情。 -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西州》诗。 翻译: 西州的人们因悲痛而恸哭,我舅父被祸时,他的儿子还归附在舅舅的骨骸之中。我兄长更加惨痛伤心,他的遗骸被荒草埋没。碧血已经化为青磷,千人共用一个坟墓。阵云遮蔽了阳光,金星蚀毁了明月。草木失去了芳香,阴崖布满了霜和雪。夜夜传来孤魂的哭泣,关山让人感到悲伤,无法越过。生前骨肉之恩,出门就是永别。难道没有梦魂前来,只是让我在江上与你告别。只有应该在九泉之下
对月 又见盈盈月,闲窗夜有辉。 四时常伴客,何日与同归。 天末风初起,林间露共霏。 故园离别久,那免叹无衣。 注释: - 又见盈盈月:形容月亮明亮如镜。 - 闲窗夜有辉:月光从窗户洒进,照亮了夜晚。 - 四时:指一年四季。 - 何日与同归:何时能和你一同回到故乡? - 天末:天空的边缘,此处比喻远方。 - 风初起:风开始吹拂。 - 林间:树林之间。 - 露共霏:露水和雾气一起飘散。 - 故园
【注释】 1. 竹城:地名。 2. 感怀:有感于某种事物而产生思想感情。 3. 东来:到东方去。 4. 一官惟恐负君亲:一个官职恐怕辜负了君王和父母的厚望。 5. 口碑满地吾翻愧:满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反而感到惭愧。 6. 不信公评竟有人:不相信公正的评价会有人相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任职期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工作的态度和对他人的评价。 “捧檄东来宰海滨,一官惟恐负君亲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及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十年来逐宦场,自怜肝胆照秋霜”,意思是三十年来奔波仕途,自己怜悯的是肝胆都映照在秋天的霜雪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的感慨之情; “胸中别有炎凉意,半是冰心半热肠”,意思是胸中有着与世态炎凉相违的情思,一半是冰一样冷的心肠,一半是热血沸腾的热情,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冷暖的超然态度和对待朋友的态度,也体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西州铭一恸,乃兄哭舅词。 谁知哭舅处,翻见哭兄时。 宦海恶风波,况复遭乱离。 功名殉五斗,身世弃涂泥。 高岗步猛虎,洪波拔蛟螭。 由来瘴疠地,险恶盗所资。 当时覆大军,登城卷黄旗。 人鬼号失声,呼天天罔知。 谁当临难日,为收绝命词
三十年来逐宦场,自怜肝胆照秋霜。 胸中别有炎凉意,半是冰心半热肠。
方祖荫,号庆堂,安徽桐城人。 同治年间(1862~1874)太学生。 同治六年(1867)春游粤,依刘肩吾都转幕府,每有顾问,不饰言辞。 都转北迁,光绪十一年(1885)十一月,以埔里社厅通判调署新竹知县兼摄苗栗县事。 光绪十四年(1888)台湾建省,新竹、苗栗分县而治,其分界事宜,皆祖荫任内成之。 其为政老成练达,尤置意于培养人材。 尝建试院于县署之阳,又捐俸修葺明志书院,使复旧观。 礼士甚厚
方祖荫,号庆堂,安徽桐城人。 同治年间(1862~1874)太学生。 同治六年(1867)春游粤,依刘肩吾都转幕府,每有顾问,不饰言辞。 都转北迁,光绪十一年(1885)十一月,以埔里社厅通判调署新竹知县兼摄苗栗县事。 光绪十四年(1888)台湾建省,新竹、苗栗分县而治,其分界事宜,皆祖荫任内成之。 其为政老成练达,尤置意于培养人材。 尝建试院于县署之阳,又捐俸修葺明志书院,使复旧观。 礼士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