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潜
【注释】 俄顷:一会儿。 风云:比喻世事的变迁,也指变化无常的事物。 变物华:改变万物的美丽景象。 撒盐飞絮:形容雪花纷飞。 斗轻花:比雪还轻。 陋巷无贫者:在贫民窟中没有穷人。 玉户瑶阶:指富贵人家的华丽门户和台阶。 【赏析】 《次韵高寿朋殿直喜雪》是一首咏雪佳作。诗中写景细腻,意境清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第一句“俄顷风云变物华”,以风云变幻为引子,描绘了雪后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注释: 缭墙千堵,气势雄壮深远。小构亭台,高耸于云霄之间。收割后一片空旷的云水洁白,栏杆上放眼望去,遥见山峰。 赏析: 首句“缭墙千堵气雄深”,描绘了韩氏庄的宏伟景象。用“缭墙”形容庄院的高大围墙,用“千堵”强调其数量之多,用“气雄深”形容庄院之气势磅礴。这种描述方式,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庄院之中,感受其恢弘的气势。 第二句“小构亭亭出数寻”,则是对亭台的描绘
注释: 生前不因为名誉和毁谤而感到惊恐,身后又何必追求千秋万代的美名呢? 处顺安时真旷达,指一个人能够顺应时代、安于现状的豁达胸怀。 本无哀乐动幽情,意为没有哀乐之情,就不会牵动内心的幽微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态度。诗人认为,生时不因毁誉而惊,死后也不需求千年之名。这是一种超脱世俗名利,保持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看淡,对于世间纷扰无所畏惧的人生哲学
注释: 堪爱君家小凤雏,炯然眉目照冰壶。 他年足逸诗书圃,翰墨场中千里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人之作。前两句赞美了主人的才华和品质,表达了对对方的赞赏和敬佩之情。后两句则祝愿对方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成为文坛上的一匹千里驹。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译文: 你家中的小凤凰,令人喜爱,他的眉目之间透露出聪明才智。 将来一定会在诗歌书画方面有所建树,成为文坛上的千里驹
注释:樊笼得食暂时优,身世经年类楚囚。 何似东阡与南陌,暖风晴日恣遨游。 注释:樊笼指的是笼子里的鸟儿,比喻人被束缚,不得自由。这里形容作者被束缚在樊笼之中,虽然暂时得到了食物,但却无法摆脱困境。 身世经年类楚囚,意思是说,尽管生活暂时得到改善,但内心深处仍觉得自己如同被囚禁的楚国囚犯一般,无法享受真正的自由。这里的楚囚是指被囚禁的人,暗指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何似东阡与南陌
【解析】 题孔方平书斋壁,是作者与李端叔共同酬和的一首七绝诗。此诗首联点明“吾党从来”这一共同特点;颔联进一步写自己与李端的交往之深;颈联则描绘了自己对鱼鸟的喜爱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答案】 吾党从来迹易亲,只缘同是个中人。 滍川鱼鸟浑相识,来往沙头肯厌频。 注释:我和李端叔向来关系亲密无间,只是因为我们是同一类人(志同道合的人)。我到河上钓鱼、喂鸭子,那些鱼儿、鸟儿都认识我
注释: 行歌亭 其三——此诗是作者在行歌亭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箕子、颍阳的怀念。箕子和颍阳都是古代著名的贤者,他们隐居山林,不慕荣华富贵,过着淡泊的生活。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这两位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尝闻箕颍卧巢由——曾经听闻箕子和颍阳两位贤者的故事。箕子是商朝末年的贤者,他因为直言进谏而被纣王流放,最后隐居于箕山之中。颍阳则是春秋时期的贤者
注释: 滍川胜气蔼葱葱,远访先生旧隐风。 滍川:即滍河,古时黄河在此处流经,故称。胜气:形容山水景色优美。蔼葱葱:形容山色青翠茂密。远访先生旧隐风:远到先生隐居的地儿去拜访他。余:指我。 阅礼敦诗见犹子,故知馀泽未终穷。 阅礼:读诗。敦诗:认真研究诗歌。见犹子:见到你的小儿子(指你的儿子)。馀泽:余下的恩泽,这里指诗人对儿子的爱抚和教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行歌亭游览时写的
在宋代诗人释道潜的《次韵高寿朋殿直喜雪·其二》中,有“挟风穿箔打窗纱”和“窗里人看窗外花”这两句。下面将对这两句诗进行逐句释义: - “挟风穿箔打窗纱”:这里的“挟风”可能指的是微风,而“穿箔”则是指风吹过窗户上的箔纸,使其发出声音。整个场景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画面,通过风的轻拂,展现出室内与室外的和谐统一。 - “窗里人看窗外花”: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注释】 行歌亭 :在洛阳。 先生:对有才德的人的尊称。自负经纶:自认为才学渊博。志在丘园:意即隐居山林,不图名利。世莫亲:世人不能亲近。不信请看门下客,尽为金马玉堂人:“门下客”是汉代皇帝设置的官名,用以收罗天下贤才;“金马玉堂人”是指朝廷大臣,此处指代朝廷重臣。 【赏析】 《行歌亭二首》,乐天晚年的作品,作于元和六年(811)。诗人以“行歌亭”为题,表达了自己对于仕与隐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