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潜
病中四绝句呈刘景文左藏 其四 竹里鸣鸦晓欲飞,遽褰疏箔望朝晖。莫嫌山色经秋瘦,我亦秋来减带围。 注释 - 竹里鸣鸦:清晨的竹林中,乌鸦开始鸣叫。 - 晓欲飞:天刚破晓,乌鸦似乎准备展翅高飞。 - 遽褰疏箔:立刻掀起帘子,向外望去。 - 望朝晖:期待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 山色经秋瘦:秋天的山色显得更加瘦弱。 - 我亦秋来减带围:我也像秋意一样,衣带宽短都显得宽松。 - 余:我,指诗人自己。
【注释】: 过定林谒荆公画像其一 古林苍藤一径缠,我公畴昔屡回旋。 萧萧屋底瞻遗像,杰气英姿尚凛然。 译文: 古树林中苍劲的藤蔓缠绕着一条小路,你曾屡次在这条小路上来回行走。 在小屋的屋顶上瞻望着你的遗像,你那英勇的气质和神态依然令人敬畏。 赏析: “古林苍藤一径缠”,描绘出一幅古朴幽静的画面:古树林中,苍劲的藤蔓缠绕成一径小路,显得幽深而静谧。这既是对荆公故居环境的生动描写
【解析】 1.中流:江水中间。 2.长谣:悠扬的歌声。 3.寄樵渔:寄托在渔樵之中。 赏析:此诗以“次韵刘韦孟主簿湖上”为篇首,表明了作者与刘韦孟主簿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刘韦孟主簿的敬仰之情。第二句写诗人自己泛舟湖上的情景。船行在江流之中,诗人悠然地吟唱着《伐檀》。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悠闲自在、超然物外的性格。第三句点明题意,即古人常在江湖之上寄情于渔樵之中。第四句紧承前句
【注释】 幽姿冷艳匪夭饶:幽静的姿质,冷艳而不轻浮;寿命长久而不易衰老。 曾伴灵均赋楚骚:屈原曾在楚怀王时为左徒,他作《离骚》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灵均即屈原。 今日移根庭下植:现在把它种在庭院中。 可无佳句与挥毫:可以写上一些美妙的句子来挥笔。 【赏析】 此诗是送兰花给毛正仲的一首七绝。全诗先以“幽姿冷艳匪夭饶”赞美兰花的清秀高洁之姿
【解析】 这是一首访友的七绝诗。“断桥苍壁倚溪斜”,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相会的地点,以及环境氛围;“赤叶枫林噪晚鸦”,写出了秋天枫树林子的景象。“可怕岭云埋径路”,写出了岭上云雾弥漫,看不见道路的艰难情形;“会寻流水到君家”,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答案】 译文: 断桥边苍翠的山崖斜倚着小溪,红叶枫林里飞鸣的乌鸦聒噪着傍晚的寒鸦。 可怕的是岭上的云雾遮住了去路
【注释】 次韵刘韦孟主簿湖上:这是诗人对刘韦孟的和诗。刘韦孟,名不详,主簿官名,为州府属官,主管文书书记。 其一:第一首。 【赏析】 此诗是酬和之作。刘韦孟《次韵刘韦孟主簿》,是一首咏湖山景物的诗,诗人对此极为喜爱。诗人对湖光美景的喜爱之情,在诗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首句“刘郎词笔过兰成”,是说刘郎的词笔胜过了汉代辞赋家扬雄(字子云)。兰成,即东汉辞赋家班固,因称扬雄为“兰成”
注释:沈水之竹拔地而起,青翠的竹叶缭绕成圈。风过竹林发出悠扬的声音,如同箫声一样冷清、萧索。楚山之巅竹制的席子光滑如琉璃,卧看天边的炎云飘荡在高高的栏杆之外。 赏析:此诗描绘了夏夜宁静的景象。首句描绘了竹子的生机勃勃。第二句通过描写竹林中风过之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第三句以楚山竹席的光滑为线索,展现了夏日夜晚的清凉与宁静。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站在凉亭中,眺望远方的炎云
【注释】 1. 访荆:到荆门去。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流经此山。 2. 王公:指荆州刺史。公,泛指高官。 3. 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指心事重重,不得舒展。 4. 渡水穿云客:指诗人自己。渡水,指从江中渡过。穿云,形容行走之迅速。客,指行旅之人。 5. 拄杖芒鞋到户庭:拄着拐杖,穿着草鞋来到自家门前。 【赏析】 《访荆国王公》是唐朝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之一。这是第一首
注释: 老葑如云既卷除,风澜百顷翠纡馀。 奇探险取各争赋,谁复能名造物初。 翻译: 古老的葑草如同云一样已经清除,风吹动的水面百顷翠绿绵延不断。 奇特的探险者们各自争相赋诗,谁能说出造物主最初的创作
【注释】苦嫌:厌恶。荣禄:指高官厚禄,富贵生活。收身:即“全身”的谐音。归与:归隐,隐居。渔樵:指打渔砍柴的人。白下门:南京市秦淮河南面的一个城门。西山迤逦(yǐ lǐ):曲折延伸。岸乌巾:指戴岸帻,即乌纱帽。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南京时写的。诗中的“王公”,是指当时的宰相贾似道。贾似道为人贪婪,专横跋扈,他勾结权臣,排挤异己,排斥贤能。因此,作者写了这首《访荆国王公》诗来讽刺他。首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