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牥
梅花 柴门尽日少蹄轮,坐对横窗数点春。 心向雪中偏暴白,影来月下亦精神。 十分洗尽铅华相,百劫修来贞洁身。 笑杀唐人风味短,不应唤作弄珠人。 注释: 1. 柴门:指简陋的家门,形容环境朴素、简陋。 2. 蹄轮:指车轮,这里比喻车轮声。 3. 横窗:指斜着的窗户。 4. 心向雪中:意指梅花在雪中的坚韧和纯洁。 5. 影来月下:意指梅花在月光下的明亮和美丽。 6. 铅华相
【注释】 除夜:指除夕之夜的家宴。 煮酴酥:即酴酥汤,一种用酴(tú)花熬成的汤。酴即荼。 自谓妄男子:自称是狂妄的人。妄男子,意谓狂妄自大的男人。 贱丈夫:轻视自己。 梅花笑:以梅花喻人,谓人如梅般傲骨。 相领:相互交往。 【赏析】 诗人于除夕之夜,与家人围炉而坐,饮酒作乐。他年事已高,却依旧保持着年轻人的狂态,不减当年。他自我解嘲地说:“我平生自以为是个狂放的人,但还没死
【注释】 郊行:郊野之行。雨:雨停后。青:指山色。白平田:指水色。 鹭:一种水鸟。依:靠近。泥泞:泥巴。极:最。丰年:丰收的年份。 赏析: 《郊行雨》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绝,描写了一幅秋末初冬的农村风景画。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末冬初的农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丰收年景的喜悦之情。 首句“出郭忽数里”,点明了地点,即郊野之间。接着,“雨馀秋意偏”一句,既写天气,又点明季节
【解析】 此题为全诗逐句释义,并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答案】 第一首:雪中听邓道士的琴曲 黄冠家万里,忽此动瑶琴。 指在外地的僧人为道士而作。“黄冠”即道人。“动瑶琴”,弹起乐器,即《夜坐吟》中的“夜深弦绝思纷然”。 译文: 身居异地为道士的僧人听到琴声,便触动了他的琴弦。 第二首:我与君共度岁末之夜 岁暮多风雪,天涯少信音。 岁末时正是天寒地冻之时,风雪交加,消息阻隔
【注释】 江行:即《江南行》,是乐府旧题。 急橹:急促的船桨声。鸣:象声词,形容船桨声。鹅鹳:鹅鸭。 喧滩:滩声如雷。 鼓鼙:军鼓。 风随山曲折(曲折:弯弯曲曲):指江水因山势而曲折蜿蜒。 浪高低:浪花起伏。 春浅霜连夜:春天已深,但霜气未退,故连夜有寒意。 天随月半溪(随、溪:动词。随:随着。)天幕低垂,月色映照着半条小溪。 嵯峨如许石:如此高峻的山峰。嵯峨,形容山高耸的样子。
注释: 1. 琴:指古代的一种乐器,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才华。 2. 操:演奏,弹奏。 3. 传来便不同:指不同的人弹奏同一首曲子,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4. 初疑声已尽:起初以为乐曲已经结束。 5. 旋觉曲方中:突然感觉到乐曲还没有结束。 6. 清碎如章草:形容乐曲清脆而细腻。 7. 和平似国风:形容乐曲平和而和谐。 8. 今夕听:今天晚上听到。 9. 吾耳一生聋:我这辈子耳朵都会聋掉。 赏析
蝉 秋事遽如许,空山夜已蝉。 多吟清露底,偏傍竹篱边。 翼似霜馀叶,声如雨后泉。 儿曹读书罢,贪听不成眠。 注释: 1. 秋事遽如许:秋天的事情突然如此。 2. 空山夜已蝉:在空寂的山中,夜晚已经传来了蝉鸣声。 3. 多吟清露底:在清凉的露水的滋润下,吟诵着诗句。 4. 翼似霜馀叶:翅膀像是秋天最后残留的树叶。 5. 声如雨后泉:声音清脆如同雨后山泉般悦耳。 6. 儿曹读书罢
涵空阁 危栏贪倚眺,薄暮不能休。 直下疑无地,满前都是秋。 晚山平入画,新月侧当楼。 莫说兴亡事,吟人本白头。 注释: 1. 危栏贪倚眺:形容栏杆高耸,我贪恋地望着远方的风景。 2. 薄暮不能休:形容傍晚时分,景色已经美得让人不想离开。 3. 直下疑无地:形容从高处向下看,感觉大地好像没有边界一样。 4. 满前都是秋:形容眼前的景象全部都是秋天的景色。 5. 晚山平入画
【注释】 郊行:在郊野中行走。郊野,郊外。 衰病逢行健,归途未寂寥:年老体衰又遇到春行(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生长),所以心情愉快;但归途中没有亲人陪伴,有点寂寞。逢行健,春行,春行则生机勃发,生命力旺盛。 晚山青泼眼,早稻绿平腰:傍晚的山峰一片青翠,映入我的眼帘;早晨的稻田绿得无边,仿佛覆盖了地面。泼眼、青、平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林旧藏僧寺,溪新架石桥:树林里曾经有座寺庙
【注释】 郊行:在郊外行走。拟:打算。放:展开。十分晴:天气晴朗无云。花时酒旆家家有,蚕月缫车处处鸣:花开时节,酒帘飘荡,家家都有;养蚕的月份,缫车嗡嗡作响,处处可闻。腰镰:指种田人用镰刀收割麦子。中问:中间,指仕途之中。逸民传:隐居逸士的传记。 【译文】 准备去郊游,想随意走走,春风一吹便天晴了。 花开的时候,酒楼里酒旗飘飘,农家处处都可见。 种田人用镰刀收割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