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
【注释】 客来竹林下:客人来到竹林里。 时闻涧中琴:不时能听到涧中的琴声。 经房:指经过竹林的房屋,即书屋。在幽竹:位于幽深的竹林里。 庭户皆春阴:庭院的门窗都沐浴在春日的阴凉中。 孤吟遂忘返:独自吟咏而忘记了返回。 烟景生愈深:随着烟雾景色更加深远。 【赏析】 《狮子林竹下偶咏》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客居幽篁,时闻佳音;颔联写幽篁之胜,书室书斋隐于茂密竹子之中;颈联写诗人独坐幽篁
下面是对《过吴氏宅观梅》的逐句释义: 1. 荒园火后遍蒿莱:描述在火灾之后,荒芜的园子中长满了蒿草和杂草。 2. 赖有梅花一树开:尽管环境荒凉,但梅花仍然开放,给这荒芜之地带来了生机。 3. 只恐明朝零落尽:担心明天早晨这些梅花会全部凋谢,不再开花。 4. 春风无复此中来:如果春天再来,春风也无法吹拂到这片被破坏的地方。 译文 在这荒凉的园子中,经历了火灾后的满目疮痍
【注释】 浙江:指钱塘江,是长江下游的一部分。 雁宕:山名,在浙江省温州市。 未得游:没有游览过。 怅望:因思念而惆怅。 乡里:家乡,此处指故乡。 还:返回。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张景则是作者的友人,这次是告别归乡,临行前作此诗赠行。全诗写离别之情,语言朴实无华,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第一句“浙江东去有名山”,是说浙江以东的名山很多,这里指的是雁宕山。雁宕山位于浙江省乐清县
读史 其三 《读史》其三,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鲁连天下士,气凌七国雄。 能令一箭书,坐收聊城功。 秦军苟不却,高名亦成空。 当时受黄金,遂与常人同。 注释: 1. 鲁连:指战国时期的鲁仲连,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辩士和刺客。 2. 天下士:指所有有才能的人。 3. 气凌七国雄:意指鲁仲连的气质和才华足以让当时的七个国家感到敬畏。 4. 能令一箭书:意指鲁仲连能够用一箭射中敌人要害
隙地知君手自栽,绀芽红甲雨中开。 闲居我亦清斋久,肯折新葵为送来。 译文注释 在缝隙中,我知道你亲手栽培,翠绿的幼芽在雨中开放如红甲般鲜艳夺目。 虽然我已久居清净简朴之斋,但您仍慷慨地送我新采摘的菜蔬。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生动描绘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第一句“隙地知君手自栽”中的“隙地”指的是诗人与杨署令之间独特的关系,他们虽处于不同的社会层级
【注释】 采药:指采药炼丹。 香术新参叶长齐:香术是草药名,新参即新鲜的人参。参叶长齐,说明春天到了,山里的草药也长得茂盛了。 雨时来斸破春畦:雨水来了,用锄头挖开被水淹没的菜园子。 闲向泉头坐,洗净山中两足泥:在泉水边悠闲地坐下来,把脚上的泥土洗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采药、炼丹生活的田园诗。全诗语言朴素平易,风格自然清新。首句写采药季节;二句写采药地点;三句写采药归来后的休闲活动
七夕有雨 锦机织初罢,鹊桥驾始成。 每是经年别,宁辞冒雨行。 云帔从教湿,月殿不须明。 但尽相逢意,无语别来情。 注释: 1. 锦机:精美的织机。 2. 鹊桥:传说中牛郎、织女相聚的地方。 3. 每:每次,指每年的七夕节。 4. 宁:岂,哪里肯。 5. 云帔从教湿:即使云雾缭绕,披着的云裳也不会干。 6. 月殿:指月宫。 7. 但尽:只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七夕节的诗歌
【注释】绯:指桃花。碧:指梨花。谢:凋谢,脱落。苍苔:青苔。多愁怨:许多忧愁。 【赏析】 此诗是写诗人对桃花、梨花的不同感受。诗人在春天来到时,看到桃花已经凋落,而梨花却盛开,心中自然感到惆怅和伤感。但诗人并未因此自哀自怜,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相信美好的事物终将来临,并期待着美好事物的到来。 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通过对桃花
午日西庵雨中对榴花 注释1:午日,指端午节。西庵,即西禅寺,位于今江苏扬州市西北。雨中,雨中赏花。对,面对,面对着。 译文1:端午节时,我在西禅寺里欣赏雨中的石榴花。 赏析1:首句写端午时节的天气情况,突出了雨中的石榴花更加艳丽动人。 麦寒已过又梅寒,此日端阳独倚栏。 注释2:麦寒,即小麦成熟,已经过了收割的季节。又,又一个。梅寒,梅花盛开。端阳,端午。独倚栏,独自倚靠在栏杆上。 译文2
诗句释义: - 石屏 - 白鹤山中采石归,绮云翠雨满春衣。 - 补天千古无遗法,我欲因君问女希。 译文: 在白鹤山中采集石头归来,绮丽的云彩和翠绿的雨水洒满了春天的衣服。 补天的手法千年来无人能继承,我想通过你询问那女子的情况。 关键词注释: - 石屏: 指诗人采集石料的场景,可能是为了制作或使用某种物品。 - 白鹤山中采石归: 描述诗人在白鹤山中采集石头,可能与某种活动或目的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