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
注释:我腰间挂着一把斧头,深入山中砍柴。担子上压着风雪,却忘了贫穷。回家后有贤惠的妻子,不会像汉时买臣一样受辱。 赏析:诗人在深山砍柴,虽然风雪交加,但他依然坚韧不拔地工作着。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家庭的责任和重担,所以他没有忘记妻子的辛勤付出。最后两句更是表达了他对贤妻的赞美之情,她不仅支持着他的事业,还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和对妻子的感激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诗句释义: - 《剪灯雨馆检书看》出自明代诗人江源的古诗《次临江布政分司题壁韵》。 - “剪灯”可能指的是用油灯照明,在古代常用于夜间学习或工作。 - “雨馆”可能指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雨馆也寓意着学问如细雨滋润心田。 - “检书”是指翻阅书籍,这里可能意味着深入研究或学习知识。 2. 译文: - “今古关心事百端”
再谒张丈献公祠五首 丞相风度楼,风月犹存问公事 丞相祠前,风度楼矗立,重访此地,心怀敬意。岁月流转,人事变迁,但丞相的英名与功绩,历久弥新。今日重游,伫立楼前,想象昔日英雄风采,心中感慨万千。 过客问君,偃月刀何在? 过客询问,如今是否还有那传说中偃月般的利剑留存?这把传说中的利器,见证了无数辉煌时刻,也伴随了无数悲壮故事。它不仅是武器,更是历史的象征。每一次回望
【注释】 唐祚:指唐朝的国运。 谒张丈献公祠五首:作者在谒见张丈献公祠(张献忠祠庙)时所写五首诗,题作《谒张丈献公祠五首》。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1643年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张献忠功绩的七律。全诗从歌颂张献忠功德入手,赞扬他的功绩,进而赞颂他的品德和才能。诗中用“问公底事能如此”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张献忠功高震主、权倾朝野的担忧。而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肺腑之语。
“此花不是故开迟,羞与百花同一时。” 注释: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菊花不因季节而晚开的特性,暗示了它的独特之处。 “留得中和天性在,淩寒犹放两三枝。” 注释:即使环境恶劣如霜雪凌寒,它也保持着内心的平和与坚韧,绽放着仅有的几朵花朵,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译文: 菊花不是故意等到春天才开花,它不愿与百花同时开放。 它保留了中和的天性,即使在寒冷中也依然开放两三枝花。 赏析:
百卉千花不敢先,岁寒丰度独清妍。 江湖一枕罗浮梦,两袖氤氲月满天。 注释:各种花草都争先开放了,只有梅花在严寒中独自显得那么清新秀丽。我在江南的罗浮山过夜,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身披两袖的香气,月光洒满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罗浮山过冬时写的。梅花是冬天的象征,诗人在这里借梅自喻,表达了他傲岸、清高的品格。“百卉千花不敢先”一句,以百花之众皆不敢先发,反衬出梅花的独特之美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春蚕唧唧枕边闻,衾冷还凭宿火薰。 - 关键词: 春蚕、唧唧 - 注释: 春天的蚕在夜晚发出声音,如同“唧唧”,这种声音让诗人感到温暖,但同时因为寒冷的被褥,诗人需要依靠点燃的蜡烛来取暖。 2. 可奈思乡眠不稳,坐消残烛夜初分。 - 关键词: 可奈、思乡、眠 - 注释: 思念家乡的情绪让他难以入睡,他只能坐着看着蜡烛一点一点地燃烧,直到夜深人静
王猛预知淝水败,子胥先见越兵来。 三郎倘纳先生谏,安得鸾舆驻马嵬。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和对他们事迹的敬仰之意。诗中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事件“淝水之战”和“伍子胥劝勾践”的故事,通过这些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于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注释】 蒲石为:用蒲草编的石头。李佥宪:指李公麟,曾任江西提点刑狱。题次:写在什么上面。李先生若虚韵:这是李公麟的诗句“拳石谁栽几叶蒲,无端生意满新图”的韵脚。拳石,指蒲草编成的石头。几叶蒲:几株蒲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李公麟的。 诗一开篇,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色:“拳石谁栽几叶蒲,无端生意满新图。”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是谁在春天种下了这些蒲草,它们很快就长出了新的叶子
青青独羡水中蒲,谁倩良工写作图。 也无尘俗也无色,留待山窗伴老夫。 注释: 青青独羡水中蒲,谁倩良工写作图。青青:指水中的蒲草,颜色青绿。谁倩良工:指谁能够巧妙地将这青绿的蒲草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倩:通“倩”,请、希望的意思。良工:高明的工匠,这里指能手。作:创作。图:图画。 也无尘俗也无色,留待山窗伴老夫。也:表示肯定和赞赏。尘俗:尘世世俗。也无色:没有颜色。留待:等待。山窗:指山中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