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陶
孤桐 疏桐馀一干,风雨日萧条。 岁晚琴材老,天寒桂叶凋。 已悲根半死,复恐尾全焦。 幸在龙门下,知音肯寂寥。 注释: - 孤桐:指孤独的梧桐树。梧桐是一种常绿乔木,其木材坚硬,纹理细致,常用来制作家具或乐器。 - 疎桐:即“疏”,稀疏的意思;“疏桐”指稀疏的梧桐树。 - 馀:剩下。 - 一干:一根树干。 - 风雨日萧条:形容风雨交加,梧桐树显得十分萧条、荒凉。 - 岁晚:一年将尽的时候
【注释】 1. 南行:指向南行进。 2. 春已满:春天已经走完了。 3. 路半水茫然:走到半路时,看到水面茫茫一片。 4. 楚望花当渡:指在楚国的边城望见花盛开的地方,是渡口,可以过河。 5. 湘阴橘满川:指在湖南湘阴县(现在属湖南省)看见橘子成熟满山遍野。 6. 山横湖色上,帆出鸟行前:山横在湖面上,帆影出现在鸟儿的前面。 7. 此任无辞远:指这次任职,没有理由推托远离家乡。 8. 亲人贵用还
注释: 1. 赠宗静上人:这是一首赠诗,作者以僧人为题,表达了自己对僧人的敬意和赞美。 2. 世上方传教:世上正在传播教义。 3. 山中未得归:山中尚未能回家。 4. 闲花飘讲席:闲适的花飘落在讲经讲法的地方。 5. 驯鸽污禅衣:驯养的鸽子污染了僧人的衣物。 6. 积雨谁过寺:连绵的雨水使得谁也不能经过寺庙。 7. 残钟自掩扉:寺庙中的残钟也自行关闭了大门。 8. 寒来垂顶帽,白发剃应稀
【注释】 无上人:唐代禅宗寺院的方丈或住持。贾岛《送无可上人》诗:“瓶锡相随到处游,谁人肯识路歧愁。” 铎(duó):佛教法器,形状像铃,用以报时和召集大众。 南能:南能禅师。 【赏析】 此诗为诗人与僧可上人夜话而作。首联写宿无上人院,“销愁”二字,表明是因有羁旅之愁而来。颔联写夜间闲话,但觉寂然。颈联写深夜不眠,静听钟声,寒灯独照空室。末联点出题意,说明只有爱闲之人才能得到南能
注释: 1. 惯猎金河路,曾逢雪不迷。 2. 射雕青冢北,走马黑山西。 3. 戍远旌幡少,年深帐幕低。 4. 酬恩须尽敌,休说梦中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战士对国家忠诚和报国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金河路上的景象,表达了战士的勇敢和坚韧。 1. 惯猎金河路,曾逢雪不迷。 - 惯猎金河路:表示这位战士经常在金河地区打猎,熟悉那里的地形地貌,因此即使在雪天也不会迷失方向。 - 曾逢雪不迷
诗句:渺渺楚江上,风旗摇去舟。 译文:辽阔的楚江之上,旗帜随风飘扬,船儿缓缓离去。 注释:渺渺:辽阔无边的样子。楚江:长江在古代被称为“楚江”,是连接南北的重要水道,流经多个省份。风旗:指飘扬的旗帜,通常用于指引方向或象征军队。摇去:指船儿随着风向慢慢驶离。舟:这里指的是船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江边送别画面。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楚江的辽阔与船行的缓慢
秋露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译文: 白露时节,秋色渐浓,月光如洗,清辉洒落在庭院之中。 注释: 1. 白露: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9月上旬。 2. 暧秋色:形容秋天景色的温暖和多彩。 3. 月明清漏中:夜晚月光明亮,时间指向深夜。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象的小诗。开头两句写景,白露时分,秋色渐浓,月光皎洁,洒在庭院。接下来三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
【注释】 圭峰:山名,在今陕西户县西南。 宿寺:在寺庙中住宿。 蓬阁:用蓬草编成的房屋,这里指官舍。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首联写自己与友人离别,诗人送别友人李少府,希望他不要远行,因为“还期又不赊”;颔联写自己与少府分别时的情景,“身闲多宿寺”,意思是自己闲居在家的时候,常常住在寺院中;颈联写自己与友人分别后的心情,“罢钓临秋水”,意思是说已经结束了钓鱼的休闲活动,面对着秋夜的水光
酬秘书王丞见寄 朝下有闲思,南沟边水行。 因来见寥落,转自叹平生。 白首丈夫气,赤心知己情。 留诗本相慰,却忆苦吟声。 注释: 1. 酬秘书王丞见寄:回应王丞的来信。酬,回应、答复;秘书,指古代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王丞,这里指王姓的官员。 2. 朝下:早晨的时候。 3. 南沟边水行:在南面沟边的水边行走。 4. 因来:于是。 5. 转自叹平生:忽然感叹自己的一生。 6. 白首丈夫气
注释: 送裴璋还蜀因亦怀归:裴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