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陶
诗句 1. 寒食夜池上对月怀友:寒食节,又称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祀祖先。诗中提及的“夜池上”可能是指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在池塘边赏月的情景,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2. 人间多别离,处处是相思:这句表达了人间普遍的痛苦——离别和相思。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可能在经历着这种情感上的挣扎与痛苦。 3. 海内无烟夜,天涯有月时
【注释】 1. 自述:自我描述。 2. 万事谁能问:世间万物,谁又能询问? 3. 一名犹未知: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还不清楚。 4. 贫当多累日:在贫穷中,常常要度过许多辛苦的日子。 5. 闲过少年时:在闲暇的时候,又回到了年少时期。 6. 灯下和愁睡:在灯光下,伴随着忧愁入睡。 7. 花前带酒悲:在花丛旁,带着酒意,悲伤地哭泣。 8. 无谋常委命:没有计划地接受任命。 9. 转觉命堪疑
【解析】 此诗为咏物诗,诗人选取了两只白鹭,通过描写它们在雨中和早秋季节的不同表现来突出其特点,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 双鹭应怜水满池——双鹭:指两只白鹭。怜:爱惜、喜爱。“双鹭”是本题咏物诗的主题,而白鹭又与作者有特殊情感,所以作者以“应怜”来表达自己对双鹭的喜爱; (2) 风飘不动顶丝垂——双鹭头顶上的羽毛被风吹拂而垂下的样子; (3) 立当青草人先见——青草上露水尚未完全蒸发
【注】: ①契玄上人:指契玄禅师。 ②湘川(xián chuān):湖南的一条大河。 ③枫明映水天:枫林在水天相接处,如明镜般反映。 ④寻钟:寻找寺院中的钟声。楚寺:古楚地的寺院。 ⑤拥锡:抱着锡杖,古代出家人行脚时的一种仪态。 ⑥留药:留下药。留,留下、留下药物。 ⑦虎溪泉:传说晋朝陶渊明曾在虎溪口种过松树和桂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契玄禅师南游途中的情景。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他的行程
塞上宿野寺 塞上蕃僧老,天寒疾上关。 远烟平似水,高树暗如山。 去马朝常急,行人夜始闲。 更深听刁斗,时到磬声间。 译文: 在塞上的野寺中住宿, 蕃僧年事已高,天气寒冷难以前行。 远处的烟尘与水面一般平, 高大的树木像山峰一样幽暗。 清晨骑马出发总是匆忙, 夜晚行走才觉闲暇自在。 深夜更深处听到更夫的梆子敲击声, 偶尔还能听到寺庙里僧人敲的木鱼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看到水边的树木、池塘里的秋色,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于是产生了一些感慨和思考。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水木夕阴冷,池塘秋意多: - 水木:指水边的树木,这里的“水”可能指的是小溪或湖泊。 - 夕阴冷:傍晚时分,天色渐暗,树木显得格外阴暗。 - 池塘秋意多:池塘里也弥漫着浓浓的秋天的气息。 2. 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 - 庭风:庭院中的风。 - 故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六首 闭门无事后,此地即山中。 但觉鸟声异,不知人境同。 晚花开为雨,残果落因风。 独坐还吟酌,诗成酒已空。 注释: 1. 闭门无事:形容自己在家中闲居,没有什么事情要处理。 2. 此地即山中:意味着这里(指家中)就是深山之中,与外界隔绝。 3. 但觉鸟声异:只感觉到鸟儿的叫声与其他时候不同。 4. 不知人境同:虽然感到与众不同,但并不觉得与人间有什么不同。 5. 晚花开为雨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六首秋季的景色,庭院中的芜草上,早晨的露珠晶莹剔透。 稀疏的竹林抽出了晚笋,幽谷中生长着寒气逼人的野草。 引水新挖的渠道干净明亮,登台的小径斜向远方伸展。 人们来到这处胜地,喜欢这里的宁静与清爽,仿佛身处仙境一般。 注释: 1. 秋色庭芜上,清朝见露华——秋天的气息弥漫在庭院之中,早晨的露珠在草地上闪烁发光。 2. 疏篁抽晚笋,幽药吐寒芽——稀疏的竹林间抽出了晚来的竹笋
诗句释义: 1. 自得家林趣 - 表达了自己在家中找到了乐趣和安逸。 2. 常时在外稀 - 通常不经常外出,很少有机会。 3. 对僧餐野食 - 与僧人一同在野外吃饭,可能是为了修行或是寻找心灵的宁静。 4. 迎客著山衣 - 迎接客人时穿着山里的衣服,可能意味着简朴或自然的生活方式。 5. 雀斗翻檐散 - 形容鸟儿在房檐上争斗的场景,显得生动活泼。 6. 蝉惊出树飞 - 形容蝉鸣声使树叶震动
注释:宫廷中的侍卫已经回宫,这时我来到林园欣赏美景。野人前来辨识草药,庭中的鹤飞来观看对弈。傍晚的夕阳照在丹枣上,清晨的霜滋润紫梨。因为这里有美好的景色,所以我还写下了秋天的诗篇。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秋日游林园时所作。首联写诗人回到朝中后游览林园胜景,颔联写野人前来辨识草药,颈联写庭鹤飞来观看对弈,尾联写晚日明丹、朝霜润紫梨,因景色美好而作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