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陶
第一首 圣代少封事,闲居方屏喧。 漏寒云外阙,木落月中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无人见清景,林下自开尊。 注释:在圣代,由于很少有封事缠身,所以可以悠闲地居住,远离嘈杂的世界。夜深了,寒气透出窗外的宫阙,秋意浓重,月光洒满院落。山中的鸟儿栖息于屋檐之上,水中的水萤在洞门之间穿梭。虽然没有人看见这宁静的景色,但是我却独自在这里畅饮美酒,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 赏析
【注释】 尘路:人世间的路途。 天晴远见月中树,风便细听烟际钟。 阅世数思僧并院,忆山长羡鹤归松。 新愁旧恨多难说,半在眉间半在胸。 【赏析】 这首七绝,前四句是实景,后四句是虚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写出诗人对山水的无限热爱和向往。全诗写尽了游子的孤寂之情。 “尘路谁知踏雪踪”,诗人以“不知”开篇,表达了他对人间红尘的厌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出尘脱俗生活的向往。 “到来空认出云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行赏析。本题要求学生对这首诗逐句解读,并分析其大意和表达的情感。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答案】 译文
【注解】 长安客:指远离家乡在长安做官的人。危叶:落叶,比喻悲愁、哀伤的眼泪像落叶一样随时都可能落下。临风制不禁:面对秋风而情不自禁地落泪。 【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发离情别意的抒情诗。首句写“客泪”之悲;次句写“客泪”之哀;第三句写“客泪”之多;末句写“客泪”之难止。全诗以景托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意境清幽,语言简练。 首句“客泪如危叶”,写“客泪”。诗人用树叶的飘零来比喻自己的泪水
【注释】 晴诗:即《登楼望秋江》,唐杜甫所作。 晚虹斜日塞天昏:傍晚时分,天空中出现了彩虹和夕阳。 带雨痕:山峦上沾满了雨水的痕迹。 新水乱侵青草路:新流淌的河水冲击着青青草地。 残烟犹傍绿杨村:残余的烟气还飘荡在村庄周围。 胡人羊马休南牧:胡人(指北方游牧民族)不再向南放牧了。 汉将旌旗在北门:汉朝的军队旗帜出现在城门之外。 行子:远来的客人。 无战伐:没有战争,也没有征战。 赏析:
注释:我吟着旧时的诗句,怀念着经过的故地,花期到来时却远在他乡,别来时间越长就越像又见到了他一样,春天的梦境进入边关的次数也很多。 赏析:此诗是写与友人分别后久未见面,而思念之情更甚。首句“吟想旧经过”即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次句“花时奈远何”,表达了春日里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第三句“别来长似见”,表达了自己久未见到朋友,仿佛又见到了他一样;最后一句“春梦入关多”,表达了春天的梦频繁进入边关
注释与赏析: 1. 山寺秋时后,僧家夏满时。 译文:山上的寺庙在秋天时分最为寂静(意味着诗人在此时来到此地),而僧人在夏天的时候则更加热闹。 2. 清凉多古迹,几处有新诗。 译文:这里有很多清凉的地方,也有很多古老的遗迹,有几处地方也有新的诗作。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山寺中看到的景色和听到的故事。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山寺的赞美之情,第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
诗句: 君在桐庐何处住,草堂应与戴家邻。 初归山犬翻惊主,久别江鸥却避人。 终日欲为相逐计,临岐空羡独行身。 秋风钓艇遥相忆,七里滩西片月新。 译文: 你在桐庐的哪个地方居住?你的草堂应该和戴家的邻近。 你刚回到山中时,山上的狗突然看到主人惊慌地乱叫; 你长时间离开后,江上的鸥鸟却避开了人群。 整天都在考虑如何追赶你,临走时只能空羡慕独自行走的人。 在秋风中钓鱼的小船远去,思念之情让人怀念
【注释】 感兴:即《古乐府》中“有所思,乃在大海南”。这首诗写一个贫女,因家境贫寒,嫁得迟了,就有人讥笑她。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贫女貌非丑,要须缘嫁迟”,是说贫贱人家的女子虽然相貌平平,但因为时运不济,不能及时出嫁,所以被人们看不起。这两句诗用反诘的语气,突出了贫贱女子的不幸。 第三句“还似求名客,无媒不及时”是说那些以追求名利的人,没有媒人引荐也找不到门径
【解析】 “离京城宿商山作”意思是在离开京城去商山的途中作了这首诗。此题要注意“商山”,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秦岭山脉中的终南山,是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必经之地。 【答案】 ①离京城:离开京城(长安)②宿商山:留宿在商山上③作: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