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陶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诗人正在赴任途中,途经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境内。“遇新雪”是说在旅途中遇到了新下的雪。 首句“古木闽州道”,是说在闽州的大道上,有一片古老的树林。“驱羸落照间”是说在夕阳的余晖中,那瘦弱的马匹被拉走的情景。“投村碍野水”是说村庄在溪流边被遗弃了。“问店隔荒山”是说询问一家店铺在荒凉的山谷里。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写自己行役途中的见闻感受
注释:人们说,距离越远感情就越疏远。但这次分别后我才发现,我们的感情并没有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疏远。只有我还在思念着你,即使千里之遥也阻挡不了我的思念之情。一年不见,思念就更深了一层。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的诗。首句用“人言”二字点明“别后”之意;次句紧接“还疏索”,写出“别后”与“未别”的反差,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末二句直抒胸臆,以“忆君”和“一年不见一重深”作结,把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注释: 旅馆里过了一年又一年,频繁地有梦境,分明最像今夜的梦。 醒来不要认为没有益处,还没回家的时候,就暂且当作回到家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居时所作的。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在异地漂泊的孤独与寂寞。后两句,则是他对于现实的一种无奈与接受,即使不能回家,也要将这种情感当作是一种归宿。整首诗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峡中行 【注释】: 1. 两崖开尽水回环:山峡两边的崖壁张开,水流环绕。 2. 一叶才通石罅间:只有一片小树叶才能通过岩石缝隙。 3. 楚客莫言山势险:不要以为楚国客人认为山势险峻(比喻险境)。 4. 世人心更险于山:世人的心思比山更难预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在三峡中行走时的感受。首句“两崖开尽水回环”,描绘了峡谷两岸崖壁上的水流如何曲折地绕着岩壁流淌
注释:黄昏时分,我站在御河桥上,看着落日的余晖和烟雾,听着乌鸦的啼叫。我想起南方的国家,那里的人们正在思念家乡。新来的大雁一行行飞向远方的汀洲。 赏析: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立于御河桥上,眼前是落日余晖、烟雾缭绕,耳边是乌鸦的啼叫,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想到了远方的南国,那里的人们正在思念家乡。而此刻,一群新的大雁正飞向远方的汀洲,这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注释】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剑门山的山峰重叠如剑锋,积雪和云气弥漫。回忆起往日来到此地时,处处都感到困难重重。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大散岭上春天降下充足的雨水,而褒斜谷中夏天仍然寒冷。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从蜀郡(今四川成都)到国门(指蜀地),有万里之遥;而巴山的道路又高又陡,攀登八十多盘,非常艰险。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自从到了成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晓大意,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理解诗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同时还要注意诗中的典故和诗词的表达技巧。“别远心更苦”的意思是:离别之痛更让人难以忍受。“遥将目送君”“光华不可见”两句是说,远远地注视着你离去,而美好的光辉无法看见。诗人在此处运用了想象,用一个“望”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写“孤鹤没秋云”,以孤鹤自比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赏析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应注意从内容出处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先指出诗句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点出运用的表达技巧。 “身闲伴月夜深行”句,意思是:我闲着无事,伴着月色,在月光下行走。“月夜”二字是全诗的线索,写诗人月夜赏景的情境。“身闲”写出了诗人心情悠闲自在,“伴月夜深行”表现了诗人赏月的情景。 “风触衣裳四体轻”句,意思是
满庭诗境飘红叶,满院的景色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 绕砌琴声滴暗泉,琴声在石砌上回荡,仿佛泉水在滴落。 门外晚晴秋色老,门外的景色也随着秋色的消退而显得苍老。 万条寒玉一溪烟,一条条如玉般清澈的小溪被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
【注释】蝉:指秋天的知了。高树:高大的树。入晚云:进入傍晚的云层。不唯愁我亦愁君:不止你一人感到忧愁,连我也感到忧愁。何时:什么时候。各得身:各自得到身体。 【赏析】这是一首写对友人的关切之诗。诗人通过描写秋日里,树上知了声声入耳,而自己和友人都为之忧思不已,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首句写“知了”之声入晚云,暗示时已入秋;次句写听到知了声,不仅自己有感,连对方也感秋气之深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