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以壮
【诗句释义】: 1. 画莺:形容春天的景色如诗如画。 2. 似剪春云落小轩:比喻春天的天空中,像剪刀一样裁剪出来的彩云,落在了小窗上。 3. 莫惊无语又黄昏:不要惊动了它,因为它正在默默无语地欣赏着黄昏的美丽。 4. 西风过后仍留尔:尽管西风吹过,但它仍然留在这里,不为炎凉去住门。 【译文】: 春天的天空中,像剪刀一样裁剪出来的彩云,落在了小窗上。不要惊动它
【注释】 1. 栀子花:即栀子树的花朵。 2. 玉床:指女子的卧榻,也比喻美丽的女子。 3. 碧纱疏影度柔香:碧纱窗上稀疏的影子透出淡淡的香气。 4. 虢国夫人爱淡妆:指杨贵妃喜好淡雅的妆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栀子花香、影、色,来赞美了杨贵妃的美貌以及她淡雅的妆容。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考
宫词 八尺湘帘日夜垂,沉香烧尽理娥眉。 世人不复怜颜色,欲乞黄金赂画师。 注释解释: 1. 八尺(shāo)湘帘:八尺长的湘绣窗帘(湘妃竹制的帘子)。 2. 日夜垂:整天挂着。 3. 沉香烧尽:指湘帘的丝线被烧断了。 4. 理娥眉:整理好发髻,使之整齐美观。 5. 世人不复怜颜色:世人不再欣赏她的容颜。 6. 欲乞黄金赂画师:想要用黄金贿赂画师。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宫女生活和心理的诗作
【注释】 澹:淡泊。 山人:隐士。 面面:层层。 层云:层层叠叠的云雾。碧山:指青山,这里指山峦。 疏棂:隔窗小孔。 飞泉:急流的水。 高人:高才之人。胸次:胸中。 间:通“鉴”,借鉴,内省的意思。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山人的隐居生活。首句写诗人登上山顶,只见层层白云环绕着青山。第二句写诗人推开窗户,看到远处的山水景色更加幽静。第三句写飞泻而下的泉水落在山下的小桥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每句诗的意象特点,最后进行概括。 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解释,并指出其意象特点,这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解答时,考生需要对全诗的意象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意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读懂诗篇内容,理解诗歌主旨及思想感情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本题中,“横水衙斋梅花将开诗以速之”一句中“衙斋”、“梅花”是关键信息,可提炼为:衙斋中梅花即将盛开,请为我作首咏梅诗。第二句“石阑深处似无邻”,可提炼为:石阑旁的梅花,显得格外孤寂,好似与世隔绝。第三句“纵临夜月仍怀土”,“纵临夜月”是关键信息
注释: 1. 移洛苍松影已虚,危栏风冷意萧疏。 注释:移至洛阳的苍松影子已经空虚,栏杆上的风吹得我心生凉意,思绪也变得萧瑟。 2. 雪姑此日空翻羽,绿瓦新禅竟变居。 注释:今日的雪仿佛是雪姑姑,在空中翩翩翻飞,而那绿色的屋顶上新修的禅院竟然也变成了我的居所。 3. 岭外共忘征汇始,卸庄谁念得名初。 注释:我在岭外与大家一同忘却了征战的疲惫,卸掉行李后,又有谁知道我这个新来的僧人刚刚得到的名字?
【注释】 1、渔父:指打鱼为生的老头。 2、米:粮食的简称,这里指米粒。 3、官税:官府的赋税。 4、徵:征收,征收赋税。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打鱼者因“鱼日贱”而得鱼频繁,不知米价增加,又因“官税又来徵”,生活更加困难,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首句“得鱼频换米”,“频换”即频繁更换,意思是说,每当打鱼后,他便把鱼换成米,以维持生计。这两句是写他的生活状况:打鱼所得的鱼
【注释】 不寐:睡不着觉。 虚窗卧不稳,残漏(ráng lòu)一灯明。 虚窗:半开着的窗户。 残漏:指夜深了,天已大亮,但时间尚早。 卧不稳:睡不好。 残漏一灯明:残漏即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但一盏灯还亮着。 无限心中语:无限的思念之情。 天高风又生:天很高远,风吹得又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前两句描写诗人夜不能眠的情景,后两句抒发对故乡的怀念。 首句“虚窗卧不稳”
【注释】 1. 诗草能埋少:指自己写的东西,很少被采纳。 2. 盘蔬用祭微:指祭祀用的蔬菜不多。 3. 趋庭一父在:指家中的长辈健在。 4. 索饭五儿归:意为五个孩子回家了。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除夕家庭团聚的诗歌。首联“诗草能埋少,盘蔬用祭微”,表达了诗人对诗歌不被采纳、生活清贫无奈的心情。颔联“趋庭一父在,索饭五儿归”,则描绘出家人团聚、欢聚一堂的美好场景。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