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训
【注释】 1.七月七日:指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 2.盘龙山:又名蟠龙山,位于山西永济市境内。莲峰阁:在山顶上。 3.翠丘:青绿的山丘。 4.针楼:即针线楼,指绣楼。 5.浮云身世三年泪:指飘流在外的游子,有如身在浮云中,不知归期。 6.百战秋:指百战百捷的秋天。 7.青鸟使:传说西王母所遣的使者,能传达人的意愿。这里指传递消息的人。 8.赤龙游:赤龙游于沼(音沟)边,是神话中的龙,此处泛指游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把握诗中重要意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目要求,然后要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再对诗歌的词意进行疏通,找出关键句;最后是赏析诗歌的内容。此题要求学生结合注解和全诗,赏析诗句。“易隆别故人”一句,“易隆”,即易融,唐代诗人。“别”指离别。“故人”即老朋友。《唐诗三百首》卷六十六《易融送客》中有“故人今欲别,我亦欲言归”的句子,可见“别离”是此诗的主题
《山居》 山居本非逃世者,胡以碧山藏。 居爱愚为谷,行殊智作囊。 野花春涧落,流水石桥香。 勿笑躬耕拙,人情澹泊长。 注释:我并非逃避尘世的人,为何要隐居深山之中?我选择在愚溪隐居,是因为那里像山谷一样幽静;我的行走方式与智者不同,就像把智慧装进口袋那样随性。春天的野花在山涧飘落,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让人陶醉。不要嘲笑我躬耕田亩的拙劣,因为淡泊名利才是人生的长久之道。赏析
怀化驿晚行 阴逼千山暝,林深觅路遥。疏镫疑野戍,残雪辨危桥。 驿僻卒多悍,途长仆易骄。夜中搔短发,愧杀霍嫖姚。 注释: 1. 阴逼千山暝 - 天色昏暗,仿佛千山都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2. 林深觅路遥 - 森林里道路很难走,需要寻找很长时间 3. 疏镫疑野戍 - 稀疏的灯火让人怀疑是否是野外的营盘 4. 残雪辨危桥 - 残存的雪花让人分辨出危险的桥梁 5. 驿僻卒多悍 - 偏僻的驿站,士兵都很勇猛
铁骑金戈失翠丘,谁家笑语在针楼。 浮云身世三年泪,落日关河百战秋。 天外不来青鸟使,沼边空忆赤龙游。 欲消旅恨凭香阁,一水盈盈隔女牛
阴逼千山暝,林深觅路遥。 疏镫疑野戍,残雪辨危桥。 驿僻卒多悍,途长仆易骄。 夜中搔短发,愧杀霍嫖姚。
别泪多于酒,尊前莫易弹。 恐伤游子意,不尽故人欢。 塞雁呼秋旅,江枫倚暮寒。 来朝远凝望,云树雨漫漫。
王思训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在清中期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关于王思训的相关介绍: 1. 个人背景 - 基本信息:王思训,云南昆明人,字畴五,号永斋。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文化背景。 - 科举经历: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进士,后改庶吉士,最终官至翰林院侍读,其仕途颇为顺畅。这一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文献资料,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来源。 2.
王思训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在清中期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关于王思训的相关介绍: 1. 个人背景 - 基本信息:王思训,云南昆明人,字畴五,号永斋。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文化背景。 - 科举经历: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进士,后改庶吉士,最终官至翰林院侍读,其仕途颇为顺畅。这一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文献资料,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来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