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
诗句原文: 轻盈恰与地相宜,才种纤枝又引枝。不及垂阴向黎庶,春风一路送亡隋。 译文: 柳树枝条轻盈,与大地相得益彰。刚刚种植的纤细枝条,又开始向外延伸生长。它不及垂下的枝叶,为百姓带来阴凉,春风一路将隋朝吹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柳枝词七首》之一。诗人以柳树为线索,通过对柳树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的赞美
诗句原文: 青连远戍和烟重,静映疏栊窣缕轻。游子不归春梦断,南轩一树有啼莺。 注释解释: - 青连远戍:青色的山峦连接着远处的边塞营垒,与烟雾相融合。 - 和烟重:形容远处的山峦被浓重的烟雾所笼罩,显得更加深邃。 - 静映疏栊:在宁静的背景下,稀疏的窗户显得格外清晰。 - 窣缕轻:柳枝垂下时轻拂窗户,如同丝带般轻柔。 - 游子不归:指远方的游子未能归来,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 - 春梦断
远映天街近绕池,长条无力自相依。 上阳宫女愁方绝,又是东风有絮飞。 注释:柳树枝条在天空下映照着街道,在池边缠绕着水柱,柳枝软弱无力地相互依偎。曾经的上阳宫宫女现在已无人提及,但春天的东风又开始吹落柳絮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柳树在春风吹拂下的美丽景致和它带给人们的愉悦心情。首句通过“远映天街近绕池”展现了柳树在自然中的位置和形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淮西有答 天教明道知经纶,只在尊君兼庇民。鹤板未徵身且贱,轻车素佩游红尘。 飘飘飖飖齐与鲁,半醉半醒陈复楚,夜倚西风拔剑舞。 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 注释: 淮西有答:指诗人在淮西所作之诗作《答李十二舍人习池》。 天教明道知经纶:上天赋予的才能和知识。明道:明智地治理国家。 尊君:敬爱的君主。 轻车素佩:指穿着朴素的车马、佩戴着白色饰物。 飘飘飖飖:形容飘逸洒脱的样子。 齐与鲁
诗句原文 皇风浩荡吹天地,天下英髦连凤起。 海鹏一飞一万里,三尺微风何足谓。 注释翻译 - 皇风浩荡:形容皇帝的风范和影响非常广大和深远。 - 吹天地:比喻皇帝的影响或权威如同风吹拂大地,无所不在。 - 天下英髦:指的是全国范围内有才华和能力的人。 - 连凤起:象征性地用凤凰来代表人才,凤凰是高贵和美丽的象征,在这里用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 海鹏一飞:海鹏是一种大型鸟
【注释】 竹:竹子。卷帘阴薄漏山色,竹叶在帘外被雨点打湿了,透过窗帘看得到,仿佛是山上的山色;欹枕韵疑寒雨声,侧着身子倚枕头听,以为是细碎的雨声。 春晚不知桃李谢,春末不知道桃树和李树都凋谢了,岁寒非避雪霜深,冬天严寒的时候不是要躲避雪霜才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竹而抒发自己的志趣。诗人通过写竹的风姿、竹的特性来表达自己不随俗浮沉、高洁自持的品格。 首句“卷帘”二句写竹
玉门关外絮飞空 破虏营前昼影浓可便消兵无好术 忍教攀折怨春风 注释:玉门关,古代的军事关口,位于今天甘肃省敦煌市境内。这里曾经是战火纷飞之地,而今却只剩下风中飘舞的柳絮。在破虏营的营地附近,太阳的余晖洒满了大地,形成了一片浓厚的阴影。然而,战争的硝烟散去后,这里并未恢复往日的繁华,反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士兵们无奈地看着这些曾经熟悉的杨柳,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伤之情,仿佛在怨恨这春天的到来。
淮西叙别 天门高兮未我揭,驱马淮西阻风雪。高阳狂客夜敲门,清谈大笑倾金尊。 一饮使君楼,腾腾醉未休。再约娱宾曲,歌舞喧耳目。 宛若是子之哲兮,精神多崛奇。穆矣簪缨之后兮,动止饶令仪。 繁花不染君子道,大鹏自有飞鸣时。何顾我之弥弥,不可无言而辞。 注释: - 淮西叙别:在淮西(指淮南西部)与友人告别的情景。 - 天门高兮未我揭,驱马淮西阻风雪:形容天空的高远,没有遮蔽我前行的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分析每一联的意思,最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答案】 ①寄晁同年(晁补之):写给晁补之的信。②白日升穹碧:太阳升到天空中,照在碧绿的江面上。③司民籍:管理百姓户口册籍。④三年不见频寄书:三年来,我多次给你写信
注释: 绿杨阴映长楸道,桃杏初花红影小。 手扶大白口谈天,得意相欢不知老。 一从召入金马门,三载长缨事边徼。 几欲含毫寄别离,悠悠乱思如芳草。 译文: 在青杨树成荫的楸桐大道上,春天桃花杏花初开,红花绿叶相映成趣,景色迷人。 我扶着手中的玉杯(即酒具),口中谈论着天地间的大事,感到十分高兴,忘记了自己的年岁已老。 自从被皇帝召回长安后,就任翰林院编修,为皇上撰写文章,三年后又被调去守卫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