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恺
【注释】 格磔:鸟叫声。鹧鸪:一种鸟类,雄的头红色,雌的头黑色,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啼:叫。暖戏平芜锦翼齐:暖和的阳光下嬉戏在平整的草地上,展开五彩斑斓的羽翼。 长烟:烟雾。高岸近:山势高耸,云雾缭绕。峰低:山峰低矮。 苦竹岭头人未归:苦竹岭上的人还没有回来。 此路:指归途。不堪迷:难以分辨方向而迷失道路。 南飞又北飞:比喻仕途不顺,到处奔波。 依依:形容依恋不舍的样子。 易惨凄:容易悲伤。
南乡子·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岚翠湿人衣,棹轻舟或杖藜。一院落花无客醉,莺啼,逸处能高怨处低。 夜妒燕双栖,回看池塘影渐稀。唯有教坊南畔草,萋萋,空使王孙见即迷。 注释: 岚翠(山色):山的颜色,这里指的是山上的绿色。 棹(zhào):划船。 藜(lí):一种植物,茎可以当棍用。 一院落花:整个院子中的落花。 莺啼(yīng tí):黄莺啼叫。 逸处:高远的地方。 怨处
【注释】 下第:科举考试落选,指不得志。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长歌:即《长歌行》。 放怀:敞开胸怀。 如何:怎么样。 秋花:秋季的花。《文镜秘府论》:“秋花者,谓晚开之花。” 邻人:近邻的人。 凫鹥(fú yī):水鸟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词的上片写送别之情。“乘兴且长歌”,诗人在落第归来之时,心情舒畅,于是高唱起长歌来,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
【诗词正文】 南乡子·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香桂折新柯。紫陌金堤映绮罗。莫是长安行乐地,蹉跎。旧路依然此重过。顾影逗轻波。到处闲门长薜萝。休唱开元供奉曲,无多。落叶纷纷暮雨和。 注: ①下第:科举考试落选。②紫陌:指京城的街道。③绮罗:华丽的衣服。④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年号(713—741),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任此官。⑤供奉:宫廷中给皇帝献诗作文的人。⑥无多:不多了,少多了。⑦落叶纷纷:形容秋雨绵绵。
下第,科举未中。诸同年,指同榜进士。都门,京城长安的东面城门。 莫道梦魂遥:不要说我的梦魂多么遥远啊!六出飞花,雪花飘落。 独倚破帘闲怅望:独自一人靠在破旧的帘子后面闲愁满腹地凝望着。 春朝,春天的早晨。 雪满长安,长安城到处积雪。 酒价高,酒价昂贵。 跃马上河桥:骑马渡过黄河大桥。 菰叶风翻绿剪刀,风吹动的菰叶就像绿色的剪刀。 为近都门多送别,因为靠近京城而多次分别。 长条,柳条。
南乡子·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作者:晏殊 文苑振金声,竹绕琴堂水绕城。愿以深心留善政,高名。朝野咸推重太平。 县鼓应鸡鸣,桥上春风绿野明。若使巢由同此意,簪缨。笑引江帆带月行。 诗词解析: 这首词是词人因落第而告别众同年的词作。词中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词的开头两句“文苑振金声,竹绕琴堂水绕城”描绘了词人居住的环境,竹绕琴堂,水绕城郭,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觉
《南乡子·下第别诸同年出都》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抒写的是作者被免官后与友人告别时的心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仕途失意后的苦闷心情。上片写离别情景,下片借梦寄情,以梦醒后的孤独感来反衬友情之深。全词语言明快自然,风格清丽俊爽,感情真挚动人。 注释: - 南乡子:词牌名。 - 更遣:再送;又送。 - 石径:用来形容曲折的小路。 - 春风:春天的风。 - 此夜:这一天晚上。 -
南乡子·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春别洛阳城,又见新书甲乙名。国器旧知收片玉,登瀛。历历银钩指下生。 赏析: 此首《南乡子·下第别诸同年出都》是清代诗人董元恺的作品。全诗以“下第”为题,表达了作者在科举考试失败后与同僚告别的心情。 第一句“春别洛阳城,又见新书甲乙名。”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春天的洛阳城,景色宜人,而作者再次见到了自己曾经参加过的科举考试中的名字,这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以下是对《南乡子·下第别诸同年出都》的逐句释义,并附上相关的译文和注释: - 诗句: 1. 春别洛阳城,又见新书甲乙名。 2. 国器旧知收片玉,登瀛。 3. 历历银钩指下生。 - 译文: 1. 春天离开洛阳城,又看到新的名字在甲乙之间。 2. 国器曾经知道收集片玉,登上了蓬莱。 3. 银钩的线条清晰可见,就像生根一样。 - 赏析: 这首诗是董元恺在科举失利后离开洛阳城时所作
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江静晚烟浓,二十年来万事同。夜半酒醒人不觉,秋风。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复旧时容,砚匣留尘尽日封。汉水楚云千万里,无穷。半在邯郸驿树中。 注释: 南乡子·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 江静晚烟浓,二十年来万事同。夜半酒醒人不觉,秋风。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复旧时容,砚匣留尘尽日封。汉水楚云千万里,无穷。半在邯郸驿树中。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为监外编管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