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侃
【注释】 1.花事:花卉盛开。 2.逾:满,指春天已到。 3.芳菲:芳香的花和叶。 4.云叶:飘动的云彩和树叶。 5.檐丝:屋檐垂下的柳条。 6.寒未上:鱼还未到水里游弋。 7.暖方归:雁在温暖中返回。 8.因静无思虑:因为安静而没有思考。 9.论瘠肥:讨论什么对人有益,什么对身体有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写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景象。 “立春逾十日,犹未见芳菲
中夜起坐纳凉 风迅中宵起,檐虚入户凉。 一轮明月影,八尺绿筠床。 久望重梅雨,闲寻晚芰香。 天河渐分晓,结语问牛郎。 注释: - 中夜起坐纳凉:夜晚起床坐着乘凉。 - 风迅中宵起:夜里风很急,突然起来了。 - 檐虚入户凉:屋檐空荡,让人感到凉爽。 - 一轮明月影:一轮明月映在窗户上。 - 八尺绿筠床:一张用八尺长的绿色竹子做的床。 - 久望重梅雨:长时间地凝视着窗外的雨景。 - 闲寻晚芰香
【注释】 柳下:指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退之:指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振世:声名显赫。无本肯从游:没有根柢而愿意跟着他。 吾儒:我儒家学说。方知异说休:才知道与我的儒家不同的说法是不好的。 驰誉:奔走宣扬名誉。胜荒丘:超过坟墓。 朴老:指柳宗元。深于律:精通律诗的写作方法。 遗篇:遗留下的诗篇。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之作。诗人在赠答中,首先肯定了韩愈“无本”而不“从游”的精神
《初秋夜坐》 夜深天籁息,露重月华新。 此去何须懒,从来只任真。 入秋山有色,积雨水生粼。 万事乘除耳,一樽聊可亲。 注释: 1. 夜深天籁息:夜晚深沉时,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声、虫鸣等)都沉寂下来。 2. 露重月华新:露水很重,月光显得格外明亮和清澈。 3. 此去何须懒:你不必因为即将离开而感到懒惰。 4. 从来只任真: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去做。 5. 入秋山有色
【注释】: 傍海风先冷,残秋雨渐疏。 傍海:靠近海边的地方。先冷:开始感到凉意。残秋:秋天的残余。渐疏:渐渐地稀疏。 柳凋闲抟黍,水净见舂锄。 柳凋:柳枝凋零。闲抟黍:在田间随意地捆扎着黍子。水净:河水清澈。见舂锄:看到有人用木棒在河边捣碎着河沙。 游客惟筇竹,民家半草居。 游客:指来观赏风景的游人。惟:只有。筇竹:一种竹子,用来做手杖的。民家:指普通百姓的家庭。半草居:一半是茅草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紫芝的作品,全诗如下: 天乐无他好,精神尽在诗。 墓藏山色远,语到水心知。 名极天还妒,身亡道自垂。 勿嫌官职小,君复鹤相随。 注释: - 天乐无他好,精神尽在诗。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他认为诗歌的精神价值高于世间一切。 - 墓藏山色远,语到水心知。 -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的墓地远离尘世,其诗歌意境深远,仿佛能触及水底。 - 名极天还妒,身亡道自垂。
偶成 细雨迟春色,闲云接晓天。 清时依薄宦,秀句近华笺。 地冷梅枝少,川明竹影圆。 翻思年少日,折柳系渔船。 【赏析】 “细雨迟春色”:春雨绵绵,使春天的气息更浓了。 "闲云接晓天":清晨的云朵在天空中悠闲地飘荡。 “清时依薄宦”,在清廉的官宦时期,作者感到十分惬意。 “秀句近华笺”,优美的句子就像精美的纸张一样,让人喜爱。 “地冷梅枝少”,因为天气寒冷,梅花已经枯萎,树枝也显得稀少。
诗句解释与赏析 初秋夜坐 - 初秋:指农历七月开始的秋天,此时天气转凉。 - 夜坐:晚上坐着,可能是指作者在夜晚沉思或享受宁静。 酷暑秋仍有 - 酷暑:极热的夏天。 - 秋仍有:尽管是秋天,夏天的炎热感觉仍然存在。 临流兴未忘 - 临流:靠近河流或溪流。 - 兴未忘:兴趣未减。 好风吹过雨 - 好风:轻柔的风。 - 吹过雨:风雨被风吹过,可能意味着风雨过后天气转晴。 午夜得新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周晋仙的作品,描绘了他在西湖附近的新寺居住的生活。 第一句“周晋仙诗卷”是全诗的总述,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执着追求。第二句“晋仙新寺住,晓夕在吟边。”描述了诗人在新寺的居住生活,每天早晚都在吟咏诗歌。第三句“相去二三里,闻名五七年。”表示诗人与新寺之间的距离只有二三里,而他已经在这里住了五年七个月。第四句“西湖听雁夜,霅水钓鱼天
【解析】 此诗写秋夜蟋蟀鸣叫,抒发作者对农事劳作的关心之情。首句“时序方中伏”,交代了时节。“檐前”是蟋蟀鸣叫之处。颔联描写蟋蟀的鸣叫声,“凉风虽暂至,秋气未全清”是说蟋蟀的鸣叫声虽然暂时止息,但秋天的气候还没有完全凉爽。颈联描写蟋蟀鸣叫之后,荷花和芙蓉渐渐盛开。尾联劝诫蟋蟀不要扰人,让织布机又恢复了工作。 【答案】 译文:时节正是暑伏天,屋檐下蟋蟀叫不停。虽然凉风吹来一阵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