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五十三 焦山无变豹,一味劝人休。 众生颠倒甚,拨火觅浮沤。 石巩驾弓箭,俱胝竖指头。 直下歇得去,都如碗脱丘。 注释: 1. 焦山无变豹:意思是说焦山(即佛教中的菩提树,象征智慧)上没有变豹(比喻没有改变本性的野兽)。 2. 一味劝人休:意思是说只是单纯地劝告人们放弃或停止某事。 3. 众生颠倒甚:这句话的意思是众生颠倒(迷失、困惑)的程度很深。 4. 拨火觅浮沤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动弦别曲,叶落知秋。” - “动弦”指的是乐器中的琴弦因触动而发出的声音。 - “别曲”意味着与众不同的曲子。 - “叶落知秋”形容从树叶落下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这里比喻敏锐的感觉或洞察力能让人提前感知事物的变化。 2. “隔墙见角,便知是牛。” - “隔墙见角”形象地说明了尽管隔着墙壁,但通过视觉上的特征(如角)也能辨认出是什么动物。 -
【注释】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偈,佛教中的一种文体,类似诗歌,用以宣讲教义,或作歌赞。 干:尽。 祖师:指禅宗的祖师,也泛指高僧。 祇(qí)要:只要,只要有人。 【赏析】 此诗描写春寒,表现的是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红杏枝头小雨干”,是说在春风中盛开的杏花,雨过之后,花瓣儿干枯。这两句写景,以小见大,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之快,暗含人生易逝之意
注释:一个人住在宽敞的屋子里,家中的风气就像墙壁一样坚硬。紧闭门户,又有谁敢闯入呢?即使铁眼铜睛的人也无法分辨出谁是家主,谁是仆人。 赏析:这首偈语描述了一位主人对家的严格管理,他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进入他的家,即使是他的敌人也无权进入。这种态度反映了一种强烈的家族观念和严格的家规。同时,这也展示了主人对家庭的忠诚和守护之心
【注释】 滔滔:水流声。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现象。山头:比喻人生短暂如浮云。明月: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落谁家:落于何处? 【赏析】 这首诗是《偈一百二十首》中的第58首,也是一首很有名的诗。它通过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滔滔生死海无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感慨。生死轮回的大海无边无际,无法逃避。这种感受让诗人感到无助和恐惧。他不禁要追问
注释: 四年两受官家敕,玉璨珠华耀海门。 鼓舞尧风聊自愧,不知何以答君恩。 译文: 四年中两次接受朝廷的诏令和敕书,犹如玉璨珍珠闪耀在海上,令人惊叹不已。虽然感到振奋,但同时也有些自愧不如,不知该如何报答君王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玉璨、珠华等珍贵物品在海门上的辉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的赏赐和荣誉的重视
江水映照着皎洁的月光,松涛伴随着清风徐徐吹来。长夜漫漫,何处是归宿之处? 倘若我是曹溪门下的一位游子,与你相遇时无需再矜持自傲。 【注释】偈:佛教语,佛教禅宗用语,梵文音译,意为佛经中说理之语句或句子。“偈”为诗歌的一种体裁,每句七个字,四句一韵。“偈一百二十首”即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中的“偈”。其内容主要叙述惠能得法后,到黄梅五祖弘忍处参学,五祖以袈裟传付,授以衣钵并嘱咐道:“吾向汝边传法
焦山热,肺肠热。 有事便要了。 今岁闰九月,来年春气早。 顶门三只眼,常要光皎皎。 照顾沩山水牯牛,莫教吃却他人草。 注释:这是一首偈颂诗,焦山指的是佛教寺庙名,“热”指炎热、炙热。焦山的僧人在夏天感到酷热,于是说“焦山热”,这里用来比喻人的内心烦躁。焦山僧人看到其他僧人都来拜佛,于是他也去拜佛,希望借以消除自己的烦恼。但事与愿违,他不仅未能清净内心,反而更加烦热,因此说“有事便要了”
释义:我笑那些参禅的人,他们虽然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但终究没有找到自己的心。 注释:偈,梵语的音译,意为“颂”,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韵文或偶句。 译文:我嘲笑那些参禅的人,他们虽然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但终究没有找到自己的心。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参禅者的批判态度。他认为参禅者虽然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但实际上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心。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迷时境上千般有,悟去心中一物无。 若会笑声还似哭,方知生与死同途。 注释:当你被迷惑的时候,世间的一切似乎都有,当你觉悟时,却一无所有,什么都不需要。如果你能够理解到笑声和哭声都是人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你就会明白生死其实是一回事。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迷惘与觉悟的状态,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生与死同途”。在迷惘中,我们常常陷入无尽的追求和欲望之中,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财富。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