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注释】 1. 偈:佛教语,梵语“伽陀”之译,即佛经中颂赞诸佛菩萨的偶语。这里指诗篇。 2. 一百二十首:本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一品,后泛指诗歌之多,此处指《维摩经讲经文》的一百零二首。 3. 其六十六:序号,这是第六十一篇,所以叫第六十六。 4. “物物头头不覆藏”:万物都有头、尾,但都遮盖着自己。 5. “须弥高广露堂堂”:须弥山很高很宽,露出地面,十分显眼。 6. “要知此曲无音韵”
今年两次逢端午,不须更打划船鼓。 注释:今年的端午节已经过了两次,因此无需再敲打划船的鼓声了。 金刚门外笑呵呵,一夜通身汗如雨。 注释:金刚门外的人面带笑容,他一整夜都大汗淋漓。 汗如雨,不须言,犀牛扇子亦陡然。 注释:汗水如同雨水一般,不需要用言语来描述,就像犀牛身上的扇子一样突然落下。 旧山多积雪,归去是何年。 注释:故乡山上有许多积雪,回去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
注释:在滕王阁的边远之地遥相招唤,而在汴水堤边还未有所回应。要想得到锦鳞,就必须大家一起撑动木兰舟。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劝诫诗,它劝告人们要有宽广胸怀,才能有更大的收获。诗人以锦鳞自比,表达了自己想要成就伟业的愿望。同时,也告诫人们要有团结合作的觉悟,才能共同实现目标。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深思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住亦随缘去是常,山林城市两无妨。 - 注释:无论是居住在繁华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村,都能随心所欲地生活。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 白云本是无心物,一任风吹入帝乡。 - 注释:“白云”比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帝乡”象征理想中的完美生活场所。 - 赏析: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即使身处尘世
赵州在寺庙里住了二十年,他的座位是一只缺了一边的折脚禅床。 他半饥半饱,饱受贫困之苦,他的家风苦涩,但流传至今。 现在的人做老师却如同官老爷问职田, 他们拥有的职田多我就去教书,免得没有饭碗。 他们的职田少我就不去教书,生怕没有盐和醋。 禅宗的门下难得有好的弟子,近来正眼法门就像尘土一样被埋没。 慧林的首座禅师已经隐藏了很久, 他的智慧就像熟透了的果子自然散发出香气。 他在大海中钓鱼为了得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偈语。它以佛教的十二部经典为引子,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佛法的智慧领悟。 诗的第一句“佛从大悲心,流出十二部”意味着佛教的起源是大悲心,而佛陀则是十二部经典的代表。这里的关键词有“大悲心”、“十二部”等。 第二句“琅函与玉轴,遍满河沙数”描绘了佛教经典浩如烟海,数量繁多的景象。这里的关键词有“琅函”“玉轴”“河沙数”等。 第三句“言言皆妙药
【注释】 1. 偈(jié):佛教用语,指佛经。 2. 陆沈(liúshěn):沉入海底,比喻心迷于物欲之中而无法自拔。 3. 阶级(jiē cè):等级制度,比喻世俗观念和名利观念。 4. 饭袋子:佛教用语,指那些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人。 5. 赤土:指泥土,比喻凡夫俗子。 6. 黄金:比喻真理、智慧等珍贵之物。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公案“即心即佛”为背景
【注释】 隈岩傍水养衰残:指山岩靠近溪流,水流冲刷岩石而使其变得脆弱。 不谓虚名落世间:没有想到我这样虚浮的名声已经落到了世俗之间。 到这里更无回避处,只应笑倒石公山:既然已经来到这里,就没有回避的必要。只有嘲笑那些自以为清高的人。 【赏析】 这首偈诗,是诗人对世人的一种讽刺与批评。全诗通过写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鄙弃。 “隈岩傍水养衰残”,这是说在山岩旁边有流水的冲刷
注释: 虎穴门前曾宴坐,龙床角畔去谈禅。 虎穴门前指的是虎穴寺的山门前,虎穴寺位于今河南洛阳市西郊。虎穴门是古时洛阳城的东门之一,因地处要冲而设为禁地,禁止行人通行,所以叫“虎穴门”。 龙床角畔指的是龙床寺的山脚处,龙床寺也位于今河北邯郸境内的邺城遗址。龙床是古代皇帝所用的床,这里指代的是帝王居住的地方。 去谈禅:去和人谈论佛教禅宗。 睹人莫苦生离思,风月从来共一天。 看到别人不能忍受离别的痛苦
偈一 一钵迢迢历数州,朱门白屋信缘求。 注释解释:我拿着一钵饭,走过许多州府,拜访了那些富贵人家和贫贱人家,寻求他们的指点和帮助。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游历各地,寻找知音、学习交流的思想。他不畏艰辛,不怕困难,只要有人能指点迷津,他就会去拜访。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