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注释】 野人:指和尚。何苦:何必。迎迓:招待、迎来。佛法:佛教的教义。变:改变,歪曲。 真实:真实无妄,不虚不实。虚假:虚妄不实。老赵州:指赵州的从谂禅师。禅床:僧人打坐用的垫子。懒下:不肯下来,不肯去。大王:宋太宗,赵普曾为相,后贬为右仆射。谁管:谁理会,谁过问。 【译文】 和尚是野人,为什么要来招待? 佛教教义变成人情世故,真实的东西变为虚假。 赵州从谂禅师不愿下山, 但愿太宗皇帝明了此事
出家要清闲,却被人使唤。 门徒数百家,追陪日忙乱。 施利得十千,人情费七贯。 彼此没便宜,他年难打算。 注释与赏析: - 出家要清闲,却被人使唤。注释: 表明僧人本应远离尘嚣、清净修行,但现实却常被各种事务所困扰,无法享受宁静。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现实反思,揭示了出家人应有的超然态度与现实生活的冲突。 翻译: - 出家要清闲,却被人使唤。 - 译文: One should
【注释】 拟寒山寺 其一百十二: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借寒山寺的钟声,来表达自己对世间聪明人的讽刺。 世上聪明公:世上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是公。 痴心自蔽蒙:这些人总是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让别人了解,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聪明的。 步步常行有:他们总是在不断地行动,不停地做事。 口口只说空:他们总是在不停地说些空洞的话,而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做。 既空无嗜欲
【注】: 1、拟寒山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寒山寺为背景,寓意深远。 2、众生黠是痴:众生,指所有人。黠是狡猾、聪明的意思,而痴则是指糊涂,愚昧。此句比喻人们常常因为自己的狡黠而忽视自己其实很愚笨的事实。 3、积恶望无过:积恶,积累邪恶。希望没有任何错误。 4、譬如颠倒人,寻觅无热火:比喻那些颠倒黑白的人,他们寻找的只是别人的错误,而不是真相。 5、火则决定热,恶则必招祸
【注释】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阊门外的枫桥镇。唐代诗人张继诗中有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由此得名。后人以之为张继墓,并建寒山寺,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其一百六:指《增一阿含经》中说的“地狱”,又作“三恶道”。 世人贪积财:世间人贪婪吝啬,积累财富。 受尽种种苦:遭受各种苦难。 求时多辛勤:追求财富时,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守时足忧怖:守着财宝时
《拟寒山寺》其一百十 注释: 1. 人如食檗虫,通身总是苦。 - 比喻人们像被折磨的虫子,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 2. 吃苦尚不休,抵死钻头做。 - 比喻人们为了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择手段地努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 古人知此味,念念求退步。 - 古代的人们明白这个道理,时刻都在寻求一种更加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物质欲望所束缚。 4. 乐道山林间,荣枯谁管汝。 -
【诗句释义】 1. 有求皆是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之所以烦恼痛苦,都是因为有所求。 2. 众生须要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有的生命体都有求知、生存的欲望。 3. 因名忘性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人为了追求名利而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4. 为利起戈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人为了利益而不惜使用暴力。 5. 不足无时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人总是感到不满足,总认为别人比他更优秀。 6.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原诗。“名汤并利火,古今烧杀人”意思是:名声和利益就像燃烧的火焰,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被烧死了。“虎口都忘险,龙鳞不怕嗔”意思是:老虎嘴边没有危险,巨龙鳞片也不怕人生气。“利名心未足,衰老已及身”的意思是名利之心不能满足,衰老就到了自己身上。诗人借古讽今,告诫人们不要为了名利而忘了自己,否则会像那些被烧死的人一样
诗句解释 - 有福莫享尽: 意思是说,即使拥有了幸福和财富,也不应该完全享受。这反映了一种谦逊和节制的生活态度。 - 福尽身贫穷: 当一个人过分追求和享受幸福时,最终可能会失去一切,变得贫穷。这强调了过度的贪欲会导致不利的后果。 - 有势莫使尽: 同样地,权势也应该适度使用,过度使用会引发不公和冲突。 - 势尽冤相逢: 当权力用尽时,可能就会面临冤屈和不公平的对待。这提醒我们要小心自己的行为
【注释】 拟寒山寺:模仿寒山寺的诗歌。 其一百一:是《诗三百三首》中的第一百二十一首。 七十岁:指人的寿命。可期不可期:可以期待,但不一定能够达到。形容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无常性。 况今:现在。五六十:五十至六十岁。形骸日渐衰:身体逐渐衰老。形骸,指人的肉体;衰,指衰老。 青多红少:春天暮春时节,万物凋零,色彩斑斓的景象中,绿色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红色则相对减少。 去住呼吸间:在呼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