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注释】劝:劝人;斋,素食;断荤和酒;省费:节省费用。缘:缘分。惜福:珍惜福分。灵岩:即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他因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在赴任途中经过江西宜春(时称“龙城”),作此诗以自警,勉励同僚。 【赏析】这是一首七律,是刘禹锡到宜春任刺史时写给当地官吏的赠别诗。诗人劝他们不要贪图享受,要清心寡欲,俭约度日,同时勉励他们珍惜福分,洁身自好,不要贪求名利。 首句点题
注释: 1. 单丝系住老牛脚:比喻自己的处境就像一头被栓住的牛,无法自由行动。 2. 心欲东西未自由:表示内心想要去往东或西,但却受到种种限制,无法实现。 3. 凭仗东风齐着力:比喻依靠外界的帮助,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4. 早教船子下扬州:表示提前告诉对方,要一起前往扬州。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单丝系住老牛脚”这一形象的比喻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题也休庵 其二》: 第一句:唱歌楼上语风流 翻译:在楼上唱着歌曲,谈论着风花雪月之事。 注释:这里描绘了一幅场景画面,楼上有人在唱歌、谈论诗情画意。"风花雪月"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代表着美好的自然景色和浪漫的爱情故事。 第二句:你既无心我也休 翻译:既然你无心于此,我也无需再继续。 注释:这句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说话者可能觉得自己被对方冷落或不被重视
【注释】: 1. 主人公诺:指诗中主人公。 2. 贪名逐利何时了:意谓追逐名利,何时才停止? 3. 识取(zhǔ chū):识别、认识。 4. 自家珍:自己的珍贵之物。 5. 灵光:佛教用语,指佛性或本心。灼灼无边表:形容光彩灿烂,光辉照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偈语,以“广瑞岩和尚”为主角,讲述了对名利的追求永无止境的道理。首句“主人公诺听我道”
注释:吃肉不如吃素更好,而且要戒掉对美食的嗜好。不要说死后没有因果报应,做人就要像八两一样付出他的一半,这样才更有意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饮食和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与其享受美味的食物,不如清心寡欲,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纯净。同时,他也警示世人,不要沉迷于物质享受,而要珍惜生命,做好每一件事。最后两句则是他的人生哲学,强调了“付出与收获”的重要性,只有付出过才能得到回报。整首诗语言简练
小师般砖造塔 伛偻山头自负砖,要成小塔立云烟。 聚沙也似儿童戏,且为湖山结少缘。 译文: 小师用砖头建造了一座塔, 弯腰站在山上,自夸自己的砖头技艺, 想要建成一个小塔,矗立在云雾之中。 堆砌沙石就像孩子们玩耍一样, 为了湖光山色增添一份缘分, 他默默地付出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小师用砖头建造小塔的景象。诗人通过“伛偻山头自负砖”和“要成小塔立云烟”两句
注释 广瑞岩:在今江西九江。 主人公诺:指诗中人。诺,承诺、应允之意。 死生流转:生死轮回。 今日忙兮明日忙:今天忙碌,明天还是忙碌。 灵光一点:佛家用语,指心灯不灭,智慧常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广瑞岩和尚的一首问答诗。诗人通过问答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死轮回的看法和感受。 首句"广瑞岩和尚呼主人公诺",描述了诗人与广瑞岩和尚的一次对话。广瑞岩和尚向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希望诗人能够给出回答
释义: 广瑞岩和尚召唤主人公,他听从劝告,不要让浮华的生活成为欺瞒他人的人。暗地里虽然可以欺骗,但明处仍然会散尽。 译文: 广瑞岩的和尚召唤主人公,他听从劝告,不要让浮华的生活成为欺瞒他人的人。暗地里虽然可以欺骗,但明处仍然会散尽。 注释: 1. 广瑞岩:寺庙名。 2. 主人公:指诗人自己。 3. 诺听劝:听从劝告。 4. 莫做欺瞒汉:不要成为欺瞒他人的人。汉,泛指人。 赏析:
【注释】 老:衰老。形骸:身体。衰:衰老,衰退。放怀:放开胸怀。终日:整天。眼如眉:形容眼睛明亮有神。畏人知处:担心被人知道的地方。名出:名声传出去。犹喜:还喜欢。归庵:回到庵堂。未甚迟:没有太晚。 【赏析】 此为作者晚年所作,写其退居山中的生活情趣,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老觉形骸渐渐衰,放怀终日眼如眉。”诗人自比为“形骸”,说明他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但他并不因此感到沮丧
【注释】 师:这里指诗人自己。包山:即包山泉,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县西。白龟:指传说中的龟。《太平御览》卷八五九引《襄阳耆旧传》:“宋末年,有龟长六寸,色白,入水,人莫之知。”后常用为称颂贤才或隐士的典故。进之:指将白龟献于天子。因:于是,就。何似:何如。 【赏析】 此诗是诗人初到包山时作的一首咏泉之作。首联点出白龟,颔联写白龟入泉而使清泉澄澈、幽美异常,颈联以龟之进退比喻贤者之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