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诗句释义: 山骨凿深六十尺,石中泉眼始方开。 译文注释: - 山的石头被挖去六十尺,泉水在地下才露出头来。 - 后人喝这水才知道它的来源,这是花费了山僧很多心思才能完成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为了寻找水源,挖掘山石的过程。诗中的“山骨”指的是被开采的山石,而“泉眼”则是地下的水源。经过长时间的挖掘,泉水终于出现了。这一过程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
【注释】 栽松:栽种松树。 觅曲(qǔ)松:寻找弯曲的松树。 养就:培养造就。 拥肿材:形容松树长得粗壮。 直是:正是。 着眼:注意,留心。 岁寒:指严寒的冬天。 方得:才得到。 老岩:岩石。 偎:依偎。 【赏析】 此诗以咏物为题,通过松树的生长、成长、壮大的过程,来表达诗人对松树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栽松须觅曲松栽”,意即栽种松树必须寻找弯曲的松树
避喧求静到湖山,却被湖山不放闲。 蹈破草鞋游未遍,便甘投老两山间。 注释: 避喧求静到湖山,指的是避开城市的喧闹,寻求宁静的湖山景色。却是指尽管有这样的愿望,但是湖山景色并不愿意让人安静下来。蹈破草鞋游未遍,意指穿着破旧的草鞋走遍了西湖的所有风景。便甘投老两山间,意思是说虽然已经年老,但仍然愿意在杭州的两山之间度过余生。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湖山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注释】 翌日:第二天。鹊巢:喜鹊筑巢,常与喜庆之事有关。枣树:一种果树。 庵前:在寺庙附近。 低:低矮。 绝惊猜:使人们惊奇不已。 可验:可以验证。 庵僧:住在庙里的人。 心已灰:已经灰心了。 与汝:你。 林间缄口过:在林中静默不语,表示沉默寡言。 虚喜报人来:白白高兴,招人烦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某件事的一种评论或讽刺。诗的首句“次日有鹊巢于庵前枣树上”,表明这是一件喜事
注释:用曲木做成的小庵做床,有门不关且无妨。当时的人不要笑我家的风气拙劣,歇下心来时事事都忘却。 赏析:此诗是写家风,表现了闲适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享受。首句“曲木为庵土作床”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家居环境;次句“有门不闭且无妨”表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即使有人敲门也不去理会;第三句“时人莫笑家风拙”,表明这种生活方式并非无礼,而是有其合理性
注释 题纸袄:写一首赞美纸袄的诗。 新成:刚做好,刚制成。 著彭亨:穿在彭亨。彭亨是地名,指马来西亚。 掉臂:挥动手臂。 何妨:有什么妨碍。 怜:爱。 不爱:不爱惜。 世间相争:人们之间的争斗。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纸袄的赞美。他认为纸袄既轻便又实用,穿着它不怕冷,可以自由行走在雪地里,所以并不感到可惜。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观念,那就是人们应该互相尊重,不要互相争斗
注释: 喜见君心有岁寒,闭门终日对琅玕。 喜见你内心坚韧如岁寒之松柏,终日闭门静坐欣赏着美丽的梅花。 相逢不具香严眼,祇作敲风带雨看。 我们相逢时,不能像禅宗大师香严那样洞察一切的慧眼,只能看到你眼中流露出的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 题意: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译文: 喜欢见到你的内心如同岁寒之松柏,我整天闭门不出,静静地欣赏着美丽的梅花。 我们相遇时无法像香严那样洞察一切
注释:手植的小松树已有一尺高,已经能凌空而立,它不愿意像芬芳的桃李花一样,在春天盛开。我想你龙鳞般巨大的树干,一定有合抱粗细吧,我一定会再次回来的。 赏析:本诗是诗人在山中偶遇小松后,对小松的赞美与期许之作。首句“小松盈尺已凌云”,描绘了小松高大挺拔的形象。第二、三句“肯学芬芳桃李春”,“想汝龙鳞合抱日”,表达了作者对小松高洁品格和卓越才能的赞赏之情
注释:茅草房的屋顶可以遮挡风雨,土床和蒲团都是自然材质,让人感到自得和从容。世间荣枯得失都像过眼云烟一样,一切都在山僧的一笑中了结。 赏析:此诗描绘了山中僧人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首句“旋转茅茨蔽雨风”形象地描绘了山中小屋的特点,茅草制成的屋顶可以遮挡风雨,给人一种天然、简朴的感觉。第二句“土床蒲荐自雍容”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活的舒适和自在。第三句“荣枯过眼人间事
【译文】 昨晚,老僧在包山的草屋中住宿,茅屋内灯火通明,炉火熊熊。他料得山神一定很高兴我的到来,所以一早起来,就见到山中的树木上积雪覆盖,显得模糊不清。 【注释】 包山:山名。 茅屋:简陋房屋。 晓来:早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雪景的诗。首句写老僧在包山的草屋中住宿,用“青灯”形容其简陋。第二句写第二天早晨,看到山上树木被雪覆盖,模糊不清。全诗通过对山中雪景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