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注释】 和尧峰泉老 白龙洞:和尧峰,地名,位于今江西南昌市西南。泉老,作者的朋友,字子寿,号尧峰。白龙洞,在江西省南昌市东郊,因洞口有石如龙而得名。 “古洞深沉莫敢窥”,深山的洞穴深邃幽暗,没有人敢于窥视; “森阴草木野云飞”,四周的树林茂密,草木葱郁,野云缭绕。 “白龙何处淹头角,天下苍生望汝归”,白龙在哪里能伸展它的头角?天下苍生(百姓)都盼望你归来! 【赏析】
注释:猛虎和毒蛇在法律的约束下变得温顺,各种凶神恶煞都仰慕你的高洁。因为你的一念之差,使得前头的蒸饼峰变得碍事。 赏析:此诗以白道猷为主题,描述了他如同猛虎、毒蛇一般,在法律的约束下变得温驯、善良。而各种凶神恶煞都仰慕他的高洁,不敢对他产生敌意。但诗人却因一念之差,使得前头的蒸饼峰变得碍事,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滥用、道德沦丧等问题的担忧和愤慨。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深刻
【译文】 昨晚,老僧在包山的草屋中住宿,茅屋内灯火通明,炉火熊熊。他料得山神一定很高兴我的到来,所以一早起来,就见到山中的树木上积雪覆盖,显得模糊不清。 【注释】 包山:山名。 茅屋:简陋房屋。 晓来:早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雪景的诗。首句写老僧在包山的草屋中住宿,用“青灯”形容其简陋。第二句写第二天早晨,看到山上树木被雪覆盖,模糊不清。全诗通过对山中雪景的描述
我们要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诗句。这首诗的格式是先显示诗句,然后是对应的译文和注释。我们的任务是根据这些信息来理解和翻译诗句,并在最后给出对整首诗的赏析。 1. 逐句解读: - “学道先须不要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学习道教(或任何宗教、哲学)时,首先要摒弃的是嗔怒。嗔怒在这里指的是愤怒和不满,是修行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一种情绪。 - “瞋心未断道休论”:如果心中还存有嗔怒
【注释】 ①多境岩:在今福建永安县,有山有水,景色宜人。②苍藤挂六钧:意即山藤缠绕着岩石,形成天然的画卷。③嘉致:美好的景观。④双眸净洗看无厌:意即双眼洗净尘埃,看得没有满足的时候。⑤遮头草间:意即在山林之中,结庐而居。⑥“欲”通“又”。⑦“间”,间隔。⑧“幽闲”:指清静悠闲的生活。⑨《庄子·外篇》:子贡向孔子请教什么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孔子说:“最好的东西,就是与天为一。”子贡又问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禅林的向往和对禅门清高、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宝云诛草广禅林,凿石穷源意亦深。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宝云山上铲除杂草,开辟出一片广阔的禅林,为了寻找禅宗的道理,不惜凿穿岩石,深入其中。这里的“禅林”指的是佛教修行者的居所,“诛草”是指清除杂草,比喻消除杂念,专心修行。而“凿石穷源”则表示为了寻找禅宗的真谛,不畏艰辛,深入探求。
和尧峰泉老 观音岩 笑日野花青嶂下,歌春幽鸟白云间。 宝陀大士全身露,懊恼游人空看山。 注释:在青山绿树的屏障下,笑语欢声中盛开着野花,唱着春天的歌,小鸟在白云间欢快地飞翔。在宝陀山上,大士的全身都露了出来,让人感到懊恼,因为那些游人只是看着这座高山,却不懂得欣赏它真正的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宝陀山的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 和尧峰泉老 妙高峰:这是一首咏景诗,诗人在妙高峰上观赏美景,并写下这首诗。 下视群山尽子孙,孤高直与月轮分:向下俯瞰,可以看到群山都像子孙一般。而山峰孤高直插云霄与月亮相争。 善财不用别峰觅,只此休时见德云:这里用一个比喻,说泉水就是那善财,不需要去别处寻找,只要在这山顶上的泉水,就能见到那德行如云的山峰。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妙高峰赏景之后所做,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注释】 匿影:隐居。长嫌:常嫌。山未深:指山林尚未隐退。闭门:闭户,不与外界来往。莫放:不要。俗尘:尘世的烦恼。满眼事奔走:到处奔波忙碌。话此心:诉说心事。 【赏析】 《西隐》是一首表现诗人归隐山林、远离世俗生活的诗。前二句写隐居生活之幽静;第三句写隐居生活之忙碌;末两句写归隐之后,无人倾诉心事的孤独。全诗构思精巧,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注释】 湛:深湛。平湖:指西湖。清辉轩:指诗人的住所。道情:道教之情,即超脱尘世之情。 【赏析】 《和尧夫泉》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绘一幅“渔歌唱断晓风清”的西湖夜景图,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情怀。 首句“湛湛平湖浸月明”描写了西湖夜色的美丽景色,平湖如镜,倒映着明亮的月光。湖水清澈透明,如同一面镜子。月光洒在湖面上,使湖面显得更加明亮、宁静。 第二句话“渔歌声断晓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