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远
这首诗的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他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广为人知。下面是对他的诗《三用韵》逐句的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解释及关键词注释 1. 地不喧车马 - 描述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没有喧闹的车马声。 - 「喧」意为嘈杂。 2. 萧然则草庐 - 形容简朴而自然的居所。 - 「萧然」意为寂寞、冷清。 3. 曲通樵牧径 - 指出小路与樵夫和牧人的道路相通。 -
【注释】 次程斗山村居韵:此题一作程子中《村居》。程子中,字伯纪,一字景远,号静山,江西南丰人。宋嘉祜二年(1057)进士,历任建州通判、太常丞、秘书郎等职,官至右正言、起居舍人。卒年六十二岁,谥文宪。有《西斋集》,已散佚。程子中的诗多写田园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此诗描写了乡村生活的情趣和恬静淡雅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咏物起兴,首联写诗人在山村的所见之景;颔联写诗人在山村的感受之情
注释: 次程直学秋雨感 次程直学即次程直,字子美,唐代诗人;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当时李白因“供奉翰林”而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不久就遭到忌妒,被放出长安,从此四处漂泊。诗中表达了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和对秋天景色的赞美之情。 一雨战秋阳,风生衣袂举 一场秋雨后,秋风送爽,衣袖随风飘扬。 更不假蒲葵,秋阳眇何许 即使有高大的蒲葵树遮挡阳光,也无法抵挡住秋风的影响。 浑如赫赫人,其技只鼯鼠
【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闲居生活的田园诗。首句写山居生活之“闲”,二、三两句写山居生活之“静”;四、五两句写山居生活之“乐”;六句写山居生活之“趣”。全诗以山居生活为内容,通过描写山中闲居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恬淡的山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山中闲宰相,日日有蜂衙。 剑戟门前竹,枪棋鼎内茶。 莺歌喉宛转,蝶舞翅斜斜。 只此堪娱乐,何消解语花。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次程斗山村居韵 村疃多幽趣,谁言景象稀。 云攲山卸帽,苔长石添衣。 一岁惊春老,千林觉绿肥。 可怜双蛱蝶,又傍菜花飞。 注释: - 次程斗山村居韵:这是一首诗的名字,可能是作者在斗山(位于中国浙江省)居住期间所作,以表达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村疃多幽趣:村庄周围有很多有趣的景色。 - 谁言景象稀:谁说这种美景很少见呢? - 云攲山卸帽
【注释】 生来疏拙甚,怕与俗流同。 颇识一丁字,宁牵两石弓。 夜敲筛柳月,晓对落花风。 但得身无事,何消效送穷。 生来疏拙甚,怕与俗流同。 “疏拙”,笨拙、不善;“俗流”,平庸的世俗之人。 颇识一丁字,宁牵两石弓。 “颇”,稍微地,“一丁字”即一个字,“宁”,宁可,“两石弓”指一张强弓。 夜敲筛柳月,晓对落花风。 夜晚敲击着柳树(或梧桐)的枝叶,迎接月亮的到来,早晨对着落花吹着风。 筛柳月
次宋省斋避暑 何处避炎威,好是幽人屋。拂拂来清风,苍松间修竹。坐久细哦诗,惜不疗饥腹。 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夏日里,诗人选择在幽静的小屋中避暑的情景。"何处避炎威"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无奈,寻找一个可以躲避炎热的地方,这里选择了一座幽静的小屋。"拂拂来清风"描绘了微风拂面的凉爽感觉,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受。而"苍松间修竹"则通过描绘苍翠的松树和修长的竹子相互映衬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宁静
【注释】 次:第二,排行第二。程斗山:地名,在四川。 主宾:主人。 泾渭分:泾河水清澈如冰,渭河水混浊如泥土。比喻泾渭分明,水清则土浊,水浊则土清,比喻是非清楚。 易得:容易得到。 逸:放纵。 有累营家燕:有劳烦筑巢的燕子。 无心出岫云:无心飞出山的云雾。岫,山穴。 朝市事:朝廷和市集的事。 若言:如果说。 毫发:极其细微,微不足道。 【赏析】 次程斗山村居韵 山势主宾立,溪流泾渭分。
【注释】: 次程斗山村居韵:次,第二。程,指诗人自己。斗山,即斗山,位于今四川彭州市西北。 茅结两间月,白云分半间;茅屋结在山的两侧,中间只留下一半空间给月亮,形容诗人隐居山林生活。 利名俱拚舍,云月共清闲:名利都抛弃,与云和月共享清闲的生活。 来辙元无俗:来的车辆没有世俗之音。来辙,指车行声。 论交赖有山:谈论友谊要像山一样坚固。 谢渠梁上燕,社后又飞还;谢绝了梁上的燕子,等到祭社的日子再飞回
注释: 借汪路教韵题赵东麓判丞临清堂 结屋俯清溪,萧然迥出奇。 书藏千万卷,梅浸两三枝。 入竹风声细,移花日影迟。 乐山仍乐水,何虑复何思。 菊有陶潜逸,兰无屈子悲。 娱情琴上操,遣兴局间棋。 对客频倾酒,临流剩赋诗。 要将闲度日,只恐道关时。 触目多幽致,留题总色丝。 细吟增敬羡,貂续匪佳辞。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友人赵东麓判丞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临清堂的自然景色和主人的高雅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