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远
【解析】 此词上阕写人生如梦,年老体衰,青春难驻;下阕抒壮志未酬,空怀壮志,无以自遣的感慨。全词以梦醒为题,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人生如同百岁的寿辰,有兴时可以追游山水。 白发来临时不是约定,青春逝去也不可挽留。 兔子在乌黑的车轮中转动,古今之人只能凭栏远眺。 不必问穷通之事,从今以后只求随遇而安。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词,作者通过梦境,抒发了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悲慨和壮志未酬
四用韵 朝市何曾梦,山林自结庐。 清幽无俗事,萧洒类僧居。 地锁苔痕润,池窥竹影疏。 每番新雨过,门外水成渠。 注释:在繁忙的朝市中,我未曾梦见过这样的仙境;只有隐居在山林中,我才真正地拥有自己的小屋。这里描述了一个诗人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理想境界。“清幽无俗事”,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这里的“萧洒”形容诗人生活简朴、不拘小节。与僧侣居住的环境类似
【注释】 三用韵:指诗的第三句、第四句、第六句和第八句。 黄鹤: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栖息于武昌(今湖北鄂州)。 云闲:闲适自得。 毫端:笔尖。 塞雁:边塞之雁。 【赏析】 《题画》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对一幅图画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超然出尘的情怀。 首联“性野耽幽隐,茅茨一二间”,写自己性情豪放,喜好隐居,居处简陋,只有一二问房屋。“性野”二字,点明了诗人不羁的性格特征
陡觉秋萧索,林端叶渐稀。 菊残堪作枕,荷老不成衣。 著句愁诗俗,持螯喜蟹肥。 晚来风色紧,吹起荻花飞。 注释: 1. 陡觉秋萧索:突然感觉到秋季的萧条气氛。 2. 林端叶渐稀:树林的顶端,树叶逐渐稀疏。 3. 菊残堪作枕:菊花已经凋零,可以用来做枕头。 4. 荷老不成衣:荷叶老了,已经无法用来做衣服。 5. 著句愁诗俗:写诗句时,担心被认为庸俗。 6. 持螯喜蟹肥:拿着蟹爪(持螯)
这首诗的格式是三用韵,共四句,每句七个字。下面是对每句的解释: 1. 夜凉清似水,凄切只蛩吟。 —— 这句诗描述了夜晚的清凉和寂静,就像清澈的水一样。同时,也表达了蟋蟀在夜里发出的声音,声音虽然凄凉,但却能引发深深的思考。 2. 唤起离人思,催残懒妇心。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这个景象后,心中产生的思念之情。"离人"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或他的朋友,他们的离别让人感到痛苦和思念
探梅时节近,春小已秋馀。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临近和秋天的来临,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饭足农家乐,年丰史笔书。 这句诗表达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以及他们用丰收的成果来记录历史的满足感。 篱隈眠茧栗,池浅立舂锄。 这句诗描述了农舍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对景闲吟句,风骚没笋蔬。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悠闲心情,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 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 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 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闻。 译文: 月光照亮了屋顶,这个夜晚又是秋天的分界。 虽然相隔千里,但大家都在一同庆祝。 举杯畅饮,我仿佛沉醉于这欢乐之中。 清澈的河水让人疑惑是否真的有水,而夜晚则总是喜欢晴朗的天空没有云彩。 桂花婆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香气弥漫到整个世界。 注释: 1. 屋头明月上:屋檐下的月亮开始升起。
【注释】 融和:天气晴暖和畅。次程:地名,在今安徽省境内。斗山:山名。 消长:指草木、水陆等的兴衰变化,这里泛指景物的更替与变化。禽言或去留:鸟语声中或有去有留,喻指世事变化无常。 人登山际寺,花映水边楼:登上山顶,看见寺庙;看到水中的楼阁,都映衬着春天的气息。 欲写归吟卷,敲推手不休:想要把所见所感写成诗篇,不停地敲打着笔杆,想把它表达出来。 【赏析】 “融和天气好”是全诗的总揽
注释: 次程斗山村居韵 诗骨清癯甚,几如沈隐侯。 自编篱象眼,为护笋猫头。 日有丘园乐,身无世俗愁。 怜渠名利客,汩汩几时休。 译文: 诗性高洁的诗人身材瘦削,几乎像隐逸的沈约。 自己编织篱笆如同眼睛,保护嫩笋不让猫头鹰叼走。 每天在田园山园里寻找乐趣,身体没有世俗的忧愁。 可怜他只是一个追逐名利的人,忙碌到何时才能停歇?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隐居山林的诗人的赞美之辞
卜筑郊坰外,宽闲一亩馀。 汲泉朝灌菊,炙烛夜观书。 酒熟邀朋酌,园荒课仆锄。 喜尝红稻饭,旋荐晚菘蔬。 注释: 1. 卜筑郊坰外:在郊外选择一块土地进行建造,表示隐居或建房。 2. 宽闲一亩馀:拥有一片广阔的农田,意味着生活富足。 3. 汲泉朝灌菊:早晨用泉水灌溉菊花。 4. 炙烛夜观书:晚上点着蜡烛读书。 5. 酒熟邀朋酌:酒准备好了邀请朋友来品尝。 6. 园荒课仆锄:园子荒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