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远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杜鹃花开的盛况。 从来只说映山红,幻出铅华夺化工。——说杜鹃花开得红艳无比,仿佛化成了人工的装饰。 莫是杜鹃飞不到,故无啼血染芳丛。——也许是杜鹃花开得太茂盛了,所以不能飞到枝头啼鸣,也就没有鲜血染红了花丛。 注释:从来:从古以来;向来;向来;从来。说是:说成,说成这样;说是这样的话;一向这么说。从来:从古以来;向来;向来;从来。说:说成,说成这样;说是这样的话;一向这么说
注释: 两字清忠帝衮褒,都缘稳把济川篙。 这两行诗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赞誉和感叹。其中“两字清忠”指的是两位忠诚的人,他们的名字被皇帝赞扬。“帝衮褒”指的是皇帝对他们的褒奖,用衮来形容皇帝的服饰,表示他们的荣誉地位非常高。“都缘稳把济川篙”则是指这两位忠诚的人能够稳定地把握方向,就像在河中驾驶船只一样,顺利地行驶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尊敬和钦佩之情。 后来诸老多成败
注释: 九日重逢恼肺肠,世情底事便炎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重逢旧友时所感受到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九日重逢"指的是重阳节这一天与故友相见。"恼肺肠"是指心情烦闷,如同肺部被堵塞一样难受。 今朝有酒还堪醉,不信黄花不复香。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今日饮酒作乐时的心情。他不相信菊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香气。"今朝有酒"指的是今天有美酒可饮。"信"是相信的意思
诗句解析与译文: 官居鼎鼐只儒酸,雅淡襟期耐岁寒。 - 解析:“官居鼎鼐”指身居高位,执掌国家大事;“儒酸”则形容学者或官员通常带有的书生气和书卷气。 - 译文:身处高位却保持文人的清高气节,不随世俗沉浮,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拂袖乘箕天上去,斑斑青史后人看。 - 解析:“拂袖乘箕”比喻辞官归隐,离开官场回到自然中;“天去”意即升天,引申为超然物外。 - 译文:拂袖而去,乘风直上九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仔细阅读诗作,逐联分析诗句,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次敏斋陈先生月艇”是全诗的第一句,意思是说在敏斋陈先生的院子里,有一个小水池,池里停着一条小船,船上有月光。第二联写小池,第三联写明月,第四联写自己的心情。从诗中“小池新舣野航轻,分得江湖一段清”、“最是好天良月夜,婵娟冷浸入窗明”等语句可以看出
【注释】 次程南仲韵:即次韵给程南仲的诗。程南仲,字南仲,号静山,宋徽宗时曾官中书舍人,工书法,善画马。这里泛指诗人的朋友。 “老来”两句:意谓年老力衰,头发已白如鹤,但仍然像年轻时那样豪放不羁。计解曾无六出奇,是说计谋没有施展过。“六出奇”,语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昭王闻雎贤,欲聘之。雎曰:‘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敢论成败。’王怒而疏雎。”后因以“六出奇”为计谋未施的典故。
促织 促使纺织机杼声更加深沉,彻夜不停地鸣叫。 别去五侯的庭院,那里青蛾红粉的女子不懂得欣赏你的才情。
【注释】 生意:生机勃勃。窗前:屋旁。翛翛:风吹草木的声音,形容风吹过草叶沙沙作响。苍玉:形容竹子的青绿色。扶疏:茂盛。入骨:深入骨髓。怜:同情、怜悯。属:归属。种树传:指《韩诗外传》中韩子作《种树》的寓言故事。绝交书:表示断绝交情的信。樵:打柴人,这里借指平民百姓。渔:打鱼的人,这里借指富家子弟。分席:同桌吃饭。非樵即是渔:不是打柴的就是打鱼的,指贫与富的区别。 【译文】
【注释】 溪行:即《溪行》诗。清溪:清澈的溪水。藜(1ī):一种草,茎叶可做杖。袅袅:形容柳条柔长下垂的样子。红桃:指桃花。 【赏析】 此为一首田园小令,写春日村居之景。全词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首句“通村一径绕清溪”,写溪流蜿蜒曲折,环绕着村庄,写出了溪水的流动,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次句“缓步行来曳杖藜”,描写作者在溪边慢慢行走,拄着藜杖的情景。藜杖是一种轻便的拐杖
注释:燕子的鸣叫,黄莺的啼鸣,太阳正高照,六宫的宫女们正忙着打扮迎接春天的到来。尽管自己没有受到恩宠,但是很庆幸皇帝对她们的恩泽遍布天下。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皇宫中的生活场景,通过燕语莺啼、春光明媚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宫中生活的繁华和欢乐。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表达了自己对于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的转变,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