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远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旅程的回顾和总结。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1. “初度”:初度通常指的是人生的第一次生日,这里指作者初次度过的这个年龄。 2. “行止由来不自如”:意指人的行止(即行动和举止)往往不能自主控制。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无法控制命运的认知。 3. “八年初度寓僧庐”:诗人在八岁那年首次过生日,选择在寺庙里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这反映了诗人对宗教或信仰的依赖。 4.
谢许侯特顾 传呼门外骇还惊,忙著荷衣倒屣迎。 皂盖朱幡人从简,雕鞍绣勒马蹄轻。 群中驽顿增高价,爨下桐方有烈声。 多谢使君青顾后,免教汩没度浮生。 注释: 谢许侯特顾(xī xǔ gōng tè gù) 谢许侯特别照顾我:指谢灵运对陶弘景的特别照顾。 传呼(chuán hū) 传唤,召唤:传呼门官叫门人进来。 骇(huài)还惊 惊吓,害怕:骇还惊喜。 忙著(máng zhù) 忙着:忙著荷衣。
注释: 次韵南仲的诗作。回首明年六十春,依然不改古衣巾。画图萧洒诗千首,心地通明月一轮。钟鼎虚名虽是贵,箪瓢陋巷且安贫。客来问我平生事,宠辱俱无老逸民。 赏析: 《次韵南仲》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名利的看法。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首联“回首明年六十春,依然不改古衣巾”,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从年轻时到现在,虽然已经六十岁了
谒秋崖先生方吏部墓借斗山韵 崖翁底事姓名香,照世文章日月光。 葭坞留荷啼晓露,茧窝埋玉黯斜阳。 碑刊地记生前撰,甃蚀苔痕去后荒。 一炷炉薰瞻敬罢,教人空结九回肠。 注释: 1. 崖翁底事姓名香:指方吏部(即方岳)的姓名如同香气一样被人们所珍视。 2. 照世文章日月光:形容方吏部的文章如太阳和月亮一般照耀世间。 3. 葭坞留荷啼晓露:描述在芦苇丛中的荷花在清晨露水中发出的声音。 4.
拙作呈给许侯 拙作携带去拜见使君,区区不敢希冀得到知晓。 编成初卷如同终卷,赋就三分诵七分。 妄意僭越干修月斧,删芜端藉运风斤。 一经题品便佳士,庶别丛间莸与薰。 注释: 1. 拙稿:指自己写的诗、文章等作品。 2. 携将:带着。 3. 谒使君:拜见使君。 4. 区区:谦词,表示谦虚。 5. 敢冀:表示恭敬地希望。 6. 编成初卷如终卷:形容诗歌编排得严谨有序,就像一个完整的作品。 7.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的士人,他的生活状态是“只将闲逸了平生”,意思是他过着宁静安逸的生活。他的诗才“一联好句香犹在”指的是他的诗歌作品仍然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被几代人传唱。他的教育方式“泮水工夫施教雨”指的是他在泮水边传授知识如同春雨润物无声。他的品格“梅花标格待和羹”指的是他的品德像梅花一样高洁,等待被人理解和欣赏。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与城市有了缘分,最终幸运地在城市中找到了知音并得以相识。
【注释】 吴直轩:指宋代文学家苏东坡。黄仲宣:名不详,字仲宣(一作仲宣)。苏轼的朋友。玄真子:即张志和(号灵虚子),唐代诗人、道士,隐居金华山,自号“烟波钓徒”。黄石公:即黄石翁,汉代隐士。 【赏析】 此诗是苏轼送别好友黄仲宣之作。诗中以玄真子、黄石公为喻。玄真子不慕荣利,归隐江湖;黄石公则淡泊功名,不求闻达。而两位高士均未得志,故苏轼劝黄仲宣不要追求功名富贵,要淡薄仕途,归隐田园,像玄真子一样
花朝 花朝恰了一分春,雨雪阴霾占两旬。 物态未妍寒瑟缩,人生易老事因循。 译文:花朝刚好是春天的一半,但接下来的雨雪天气却占了两个月。万物还未完全复苏,但冬天的寒冷已经开始让人感到刺骨。人们常常因为琐事而耽误了时间,错过了美好的时光。 注释:1. 花朝:指春天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二月初二。2. 雨雪阴霾:形容冬天的天气状况,多雨且阴暗。3. 寒瑟缩:比喻天气寒冷。4. 事因循
【注】黄盆:即黄鹄矶,在江西彭泽县东。征鞯:马鞍。郭索:酒器。 【赏析】此诗是诗人过黄鹄矶时所作,写诗人与友人同舟江行时的所见所感,意境清丽,情致闲远。首联写舟中景色;颔联写江天景物;颈联写水乡景色;尾联写饮酒作诗之乐。 诗的首句“到得黄鹄矶九月初”,是说诗人抵达了黄鹄矶这个地方,九月正是秋末冬初的时候。“黄盆”指黄鹄矶,“呼童”是叫船夫。“弛”(chí)字意为解下、放松,这里指卸下马鞍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前四句写诗人在客居生活中度过一年年的时光,重阳节后又迎来了新的春天,诗人感慨颇多;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归乡的愿望和心情。 【答案】 ①用前韵酬项性初(即酬答项性初,应是作者与友人之间互相唱和之作) 译文: 我度过了多少个寒来暑往,又到了重阳佳节。 篱笆下我正爱怜着那丛菊凋零,微风中那早梅飘散出阵阵清香。 怎能像子美那样吟诗到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