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璿
这首诗的译文是: 我渡过蒹葭进入湖田,寻找严髻珠先生却未遇。 走进云深三径的草庐,世俗尘埃已远离。 青苔覆盖的维摩室被掩映着,红叶飘零的秋水竹居中。 谢客常在湖田挂榻,送僧山寺漫停车。 已知杖履归来晚,独逞天风唱步虚。 注释: - 访:探望、拜访 - 严髻珠先生:严髻珠,即严子陵,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以隐居不仕著称。 - 湖田:指湖边田地,泛指隐居之地。 - 渡入蒹葭即草庐:渡过蒹葭
疏池 濠濮平生志,疏池且自今。 双峰来瀑远,一壑倚云深。 亦有烟波色,堪怡澹荡心。 聊迟十年梦,终向五湖寻。 注释: 1. 濠濮:指濠梁、濮水,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地方,多用来比喻闲适的生活。 2. 疏池:指疏浚后的池塘。 3. 双峰:指两座相对的山峰。 4. 瀑:瀑布。 5. 壑:山谷。 6. 烟波色:指水面上烟雾弥漫的景色。 7. 怡:愉快。 8. 澹荡:平静而宽广的样子。 9. 聊
注释: - 极目淮南水,苍茫接远天。 - "极目":用尽眼力远望。 - "淮南":指中国古时安徽省的简称。 - "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 "接远天":形容视野宽广,仿佛与天相接。 - 暂辞胶鬲里,同泛米家船。 - "胶鬲":古代传说中的海鸟名,这里代指海上或远方。 - "泛米家船":比喻乘坐船只,泛指旅行。 - 疏懒难为客,衰迟莫问年。 - "疏懒":形容人的性格懒散。 - "客":客人
【注释】 旧江口:指长江入海处。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在长江入海口北岸。望里:远看。真州路尚遥,人烟沙市接江潮。望到真州时,路途还很远,沿途还有人家和沙滩市场紧邻着江流。虚亭:即空亭。飒爽:形容风很大。晚来坐:晚上来到亭子里坐着。一带秋山隔岸招。一阵阵秋风中传来了远处的山峦,仿佛在招呼着我。 【赏析】 这首七绝是写诗人在旧江口眺望家乡时的感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景,尾联抒情。诗人从视觉
望里真州路尚遥,人烟沙市接江潮。 虚亭飒爽晚来坐,一带秋山隔岸招。
渡入蒹葭即草庐,云深三径俗尘疏。 青苔昼掩维摩室,红叶秋生水竹居。 谢客湖田常挂榻,送僧山寺漫停车。 已知杖履归来晚,独逞天风唱步虚
极目淮南水,苍茫接远天。 暂辞胶鬲里,同泛米家船。 疏懒难为客,衰迟莫问年。 长途凄绝处,雁字点秋烟。
清代诗人安璿,字苍涵,号孟公、又号洁园、广居子,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画家。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1. 生平背景 - 出生与成长:安璿出生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其家族背景显赫,是东林党人安希范之孙,也是东林党领袖高攀龙之外孙。这种背景使得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影响,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隐居生活:顺治十一年(1654年),安璿与同里严绳孙
清代诗人安璿,字苍涵,号孟公、又号洁园、广居子,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画家。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1. 生平背景 - 出生与成长:安璿出生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其家族背景显赫,是东林党人安希范之孙,也是东林党领袖高攀龙之外孙。这种背景使得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影响,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隐居生活:顺治十一年(1654年),安璿与同里严绳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