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希白
戏马台前出自《大有 · 九日》,戏马台前的作者是:潘希白。 戏马台前是宋代诗人潘希白的作品,风格是:词。 戏马台前的释义是:戏马台前:指古代帝王或贵族狩猎、游乐的场所。 戏马台前是宋代诗人潘希白的作品,风格是:词。 戏马台前的拼音读音是:xì mǎ tái qián。 戏马台前是《大有 · 九日》的第1句。 戏马台前的下半句是:采花篱下。 戏马台前的全句是: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
【解析】 此诗为作者赴京途中所作,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首二句描绘出一幅“早行”图;第三、四句点明自己远游的目的地;第五、六句写沿途所见所感,表现诗人对家乡、亲人及仕途的眷恋之情;最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 “草屦穿篱过”,草鞋踏着篱笆过去,这是描写早行时的情景。“衣湿槿花露”,衣服因为沾了槿花上的露水而湿了,这两句都是写实。 “千里浙东人,今踏江南路”,说我是浙东人
诗句解析: 1. “入南溪” - 描述诗人进入南溪的情景。南溪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自然景观,具体含义取决于上下文。 2. “沙头落月照蓬低” - 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亮从沙头落下,照亮了水面的倒影,同时映照在蓬草上,使整个画面显得柔和而宁静。 3. “杜宇谁家树底啼” - 提到杜宇鸟,这是一种鸟类,其叫声与蜀地的杜鹃相似。这里可能暗示着一种乡愁或思乡的情绪
诗句释义与译文: 凉夜 - “凉夜”指的是一个凉爽的夜晚。 - “无云”表示天空晴朗,没有云朵。 - “星自流”意味着星星自由地在夜空中流动。 池塘促织早知秋 - “池塘促织”是一种昆虫,通常在秋天活跃。 - “早知秋”表达了这种昆虫对秋天到来的感知和准备。 远更不受重城隔,时逐西风到小楼 - “远更”可能是指距离更远,或者更远处。 - “不受重城隔”意味着这种昆虫不受城市的阻碍
【注】:题云山图:即题画诗。 谷口:指诗人所居住的山谷口,这里代指故乡。 烟树迷:指雨后山林迷蒙,树木若隐若现。 新瀑下前溪:指雨水冲刷下的新瀑布从溪流中流淌下来。 思家只作归程看,疑有春深杜宇啼:指在回家的路上,诗人将思念家乡之情寄托于归途之上,而想象春天来临的时候,杜鹃鸟的叫声仿佛在为回家之路上的行人送别。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谷口无人烟树迷”
【积霭】 积聚的云雾渐渐散去,留下的是残留的雨滴,千山万岭都在小楼之上。 【译文】 聚集了的云气消散了,留下的只有残存的雨水,千重青山在小小的楼阁中。 【赏析】 积霭收残雨,描绘了一幅山雾缭绕,细雨蒙蒙,山色空蒙的画面。"收残雨"三字既写出了雨后山景之秀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期待,表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千峰在小楼",诗人把千座山峰置于自己的小楼之中,形象地展现了自己的居高临下
【注释】 (1)隋家天子爱扬州:指隋炀帝对扬州的偏爱。 (2)四十离宫取次游:指隋朝炀帝在扬州建离宫,四处游玩。 (3)荆棘久迷秦陇路:指隋朝灭亡时,隋朝的皇帝和大臣被俘或被杀的惨状。 (4)柳丝空拂汴河流:指汴河上只有柳树在随风摇曳,而汴河两岸却无人烟。 (5)君才清似庾开府:指蒋朴的文才清丽如南朝诗人庾信。 (6)世事难于孙仲谋:指孙权善于用兵,但政治上不如曹操。 (7)青衫:指读书人的服装
大有 · 九日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攲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注释: 1.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 - 在戏马台的前面,或是在花篱下采摘菊花。 2. 问岁华、还是重九 - 询问这是否是今年的九月初九。
草屦穿篱过,衣湿槿花露。 千里浙东人,今踏江南路。 晓程犹带夜,众星照高树。 家中犹未醒,梦我青云去。
谷口无人烟树迷,雨添新瀑下前溪。 思家只作归程看,疑有春深杜宇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