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要逐句翻译诗句,最后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水榭临文漪”:水边的亭子靠近文漪池,即靠近池塘。文漪池,在杭州西湖西南,相传是伍子胥所筑的鱼池。这里指文漪池。 “晨㬢出旸谷”:清晨从日出的旸谷出来。旸谷,传说中的太阳初升的地方,此处泛指早晨。 “宛彼芙蕖花,嫣然媚初旭”:那美丽的荷花,娇美地盛开着
游阳山 阳山高峙郡城西,紫气氤氲碧落齐。 鸟道百盘凌恍惚,鹫峰一柱截虹蜺。 层空半压穹窿胜,绝顶平临岝㟧低。 天与冈峦开宝地,人从霄汉蹑丹梯。 注释: - 游阳山:游览阳山。 - 阳山高峙:阳山高耸入云。 - 紫气氤氲:紫色的气体弥漫在天际。 - 鸟道百盘:像鸟一样盘旋的山路。 - 凌恍惚:形容山峰高峻,云雾缭绕。 - 鹫峰一柱:形容山峰如鹫般雄伟,直插云霄。 - 层空:指天空中的云层。 -
【注释】 芙蓉:荷花。 群芳摇落后,秋色在林塘:秋天来了,百花凋零了,而荷花依然盛开在池塘里。 艳态偏临水,幽姿独拒霜:荷花的艳丽姿态只映照在水面上,而它的幽雅风姿却独自抵御着寒霜。 汉皋霞作佩,湘曲锦为裳:汉皋山上的彩霞被用作佩饰,湘水曲中的锦缎做成衣裳。 白首沧江上,相看醉夕阳:我年老时仍在长江边徘徊,看着夕阳下的江水,不觉醉得人事不省。 【赏析】 这是一首咏荷花的诗
【注释】 梁苑:汉时郡名,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县。驯游,驯服游乐;日,指太阳。周京:周代京都,在今河南洛阳。率舞:舞蹈。重阴:浓云。符水德:应五行之“水德”。千载:千年。宸禧:皇帝的恩泽。阳乌:指太阳。似与、还将:好像和将要。玉衡:北斗七星之一。光乍掩:光芒突然隐去。县圃:皇宫。𢷬药:一种草本植物。参神鼎:祭祀神灵用的鼎,即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开罝:张网捕鸟。赖圣慈:得到皇帝的恩惠。干城:指边防
【注释】 ①结茅:指搭建茅屋。②簪蓬鬓:把菊花插在头发上,表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③黄花:菊花。④白头:年老色衰。 【赏析】 《茅亭对菊》共二首。此其一为咏菊诗。诗人以清幽的茅亭为背景,以傲霜的菊花自比,抒发了对菊花的高洁品格的赞美之情和对隐逸生涯的向往之意。 首句“冷艳疏枝濯素秋”,写秋日里盛开的菊花。“濯素秋”意为沐浴着清新的秋天,“冷艳”是形容菊花颜色洁白鲜艳,不与其它花卉争艳斗丽
注释:菊花的花朵金黄灿烂,随着人的到来而盛开,还没到重阳节就已经烂漫开放。我宁愿保持我的清高志节,在风雨中坚守我的晚节,不要受到催发。 赏析:诗人以“菊”为题材创作了一首五言诗,表现了作者不与俗物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高尚志节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格调高远
应制题黄台莲二首·其二 芙蓉为裳菊为裳,重台散异香 解析:本诗通过描绘黄台莲的美丽,赞美了君王的关怀与宠爱,同时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关键词:黄台莲,芙蓉,菊花,君王,名花,御袍,赏析 《应制题黄台莲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申时行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黄台莲的描绘,展现了其美丽与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君王的敬仰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芙蓉为裳菊为裳
注释: 薄帷(薄窗帘):指帘子。孤枕:孤零零的枕头。不成眠:睡不着。一失清光便隔年:一失指月亮,清光指月光,便隔年指月亮落下后一年才能再见到它。素娥:月亮的代称,这里指嫦娥。长好:长久地好着。莫教三五背人圆:不要让月亮出现十五、十六、十七的日子,因为那时月亮最圆,最明亮。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背人圆:指农历每月十三、十四、二十五日,月亮不圆或很暗。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此题中“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要求考生对每一句诗分别进行翻译,并结合整首诗分析其内容。 本题共五句,其中第二句是重点。翻译时注意关键词语“长翻”、“弄晴”、“弱缕”、“深如”、“一抹”等。 译文: 柳丝轻拂地面随风飘舞如同锦绣般的尘土,雨后天气晴朗它偏学女子皱着黛色眉心。 柳条柔软纤细像三眠的蚕丝
注释:石湖边的秋水映照着蒹葭,曾经有人用仙人的箭射下贯月槎。 一轮明亮的月亮照耀着万里河山,不知这份清兴落到了谁家。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石湖边的秋水、蒹葭和仙人的贯月槎,营造了一种静谧、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以“万里一轮”来比喻自己的心,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然而,他不知道这份清兴到底落到了谁家。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明月的赞美,又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