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
竹粉 浮筠忽自散琳琅,解箨依然抱雪霜。 应是凤苞扬素彩,非关蝶翅腻琼芳。 铅华半染湘妃泪,玉笋微含汉署香。 不见侍中频拭面,晓来新雨沐苍筤。 注释: 1. 浮筠:浮在水面上的竹子。 2. 解箨:剥去笋壳。 3. 凤苞:凤凰的巢。 4. 素彩:白色。 5. 蝶翅:蝴蝶翅膀。 6. 铅华:指女子的化妆用的东西。 7. 湘妃泪:相传舜帝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因为舜被贬为湘水神而哭泣,眼泪洒落成斑竹。 8
浅绿轻黄半吐姿,长堤曲沼万下垂丝。 才消冻水先窥眼,乍著条风已放眉。 注释:浅浅的绿色与淡淡的黄色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半露的娇艳姿态。长长的堤岸和曲折的小池塘上,垂下了成千上万的柳枝。刚解冻的水汽就好奇地偷偷瞥见它们,而一阵微风掠过时,它们仿佛已经舒展了眉毛。 在路旁折取后更加艳丽,远望高楼则更让人萦绕思绪。一年一度开花却不在节日中,只能漫无目的地向河边桥畔表达离别时的哀怨。 赏析:
注释:在九疑山下分出奇异的品种,百子房里吐出美丽的姿容。每朵黄色云团像羽盖,迎接金母下瑶池。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荷花的美丽形态和神韵来赞美荷花,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歌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注释: 杏花:指春天里盛开的杏花。 上林:即上苑,古代帝王的园林。 佳处:美好的所在。 午桥边:在长安城南,汉时为禁中禁苑之地。 赪霞:红色朝霞。 着烟:沾满烟雾。 曲江:即曲江池,位于长安城东北。 占:占有、独占。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杏花的美丽和春天的生机。诗人通过描绘杏花的颜色和姿态,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通过对曲江的描述,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华景象。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九寺的景色和山僧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感慨。 诗句解释: 1. 吴王昔日登高地,千载犹传贺九名。 - “吴王”指的是古代的吴国国王。 - “登高地”意味着登上高处,可能是为了观赏或进行某种活动。 - “千载犹传贺九名”表示这个行为或成就被传颂了很长时间,甚至被认为是值得庆祝的。 2. 不见旌旗疏辇道,尚闻岩谷应呼声。 - “旌旗”是一种旗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又登天平山 - 天平山,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是太行山中的一座山峰。 - “又”表示诗人再次登山。 十年五度到天平 - “十年五度”表示诗人已经多次来到天平山。这里的“五度”可能指的是五次登山的时间,也可能有其他的文学含义(如五行、五行山等)。 灵寿初携赐杖行 - “灵寿”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 - “初携”表示刚带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提示信息来分析赏析。 游焦山 江天鼓棹入林皋,胜地攀缘兴转豪。 帆影乱飞京口渡,滩声骤激海门涛。 布金法界栖云净,浮玉仙岩架壑高。 石壁留题俱幼迹,摩挲读遍首频搔。 注释: ①江天:指长江之水天一色的辽阔景象。 ②林皋:指树林、草地。 ③胜地: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④京口渡:地名
这首诗是作者赠与友人冯元成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markdown 才名蔚起缙云司,使辙曾劳万里驰。 指顾山川归品藻,巡行郡国仰风仪。 一官玩世终投隐,十载还家始及耆。 闭户祇今多著述,山中日月为君私。 ``` - 才名蔚起缙云司:指的是他的名声在缙云司(一个地名)开始崛起。 - 使辙曾劳万里驰:表示他曾经出使远方,奔波万里。 - 指顾山川归品藻:意思是他在指间回顾山川时
【注释】 宛转篮舆:用篮子做的车子。篮舆,古代的人力车(俗称轿子)。翠微:山色青翠。崚嶒:高耸。孤嶂:单独屹立的山峰。烟霏:雾气蒸腾。江间洲渚:江中沙洲。萦如带:像一条长带。曳作衣:拖曳成衣。树色深依山雾合:树木的颜色与山中的云雾相依。钟声遥共白云飞:远处的钟声与天空的白云一起飞翔。金焦:金山、焦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蓬壶:《山海经》中所说的仙境。著钓矶:在钓鱼台上。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最后结合作者的思想及写作背景来赏析。 【答案】 译文:巨大的神鳌曾拥六龙游于天地之间,现在这古今名区在日夜浮泛。拔地而起的孤峰凌驾于上界之上,擎天的一柱砥中流砥柱。山腰的楼阁倚靠在鼋鼍窟,海口的湖吞吐着雁鹜洲。四方起风波而自然平息,法轮长巩帝王之州。 注释:巨鳌:神话传说中巨大的鱼形神物。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