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辅
诗句释义 - 莫怪书频断: 表示书信频频断裂,可能是因为距离和交通不便,导致信件的传递困难。 - 难传恨万端: 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心中的不满和遗憾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 - 虽承结发爱: 虽然与对方自幼相识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却无法像其他人那样走到一起,感到无奈和遗憾。 - 难作比肩看: 形容自己与心上人之间存在的差距,难以跨越这种差距,只能远远地欣赏她的美丽。 - 泪续笺恒湿
【注释】 1. 外约:外面的约会。随时改:随时改变约定。 2. 睹物含离情:看见物品就想起要离别。 3. 君风:指男子的风采。 4. 妾卉:女子所生之物,这里指女子。 5. 最宜男:最好适宜男孩子。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对情侣分别时的哀愁之情。 首句“外约随时改”,说明双方约定的事情可以随时改变,这就表示两人的关系并不固定。次句“离情睹物含”,是说看着这些物品就会感到有离别之苦。三
注释:春日,春天的景色;侵阶草逾碧,侵阶的青草越发显得碧绿;明窗日渐迟,明亮的窗户下时间过得很慢。携针听语鸟,拿着针线倾听鸟儿的鸣声;牵断绣床丝,拉着绣床的丝带。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美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 春天的朝霞映照在景色中,新的妆容如同绛纱般美丽。 打开窗帘,惊飞了栖息在树上的宿鸟,倚靠在树旁,花儿从枝头掉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将一幅春日清晨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春日映朝霞,新妆出绛纱。”,诗人首先描述了春天的朝霞,用“映日”一词,将太阳的光芒映射在天空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诗人以“新妆”比喻春天的新气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理解诗句内容、分析所用手法及效果、最后还要联系作品主旨来分析,并结合注解提示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本题中,第一句“榜人㰕舟待”是说船夫在等待,第二句“催饭送郎行”是说催促吃饭让丈夫出发;第三句“独谙郎食性,厨下自调羹”是说自己熟悉丈夫吃的习惯,厨房里亲自为他做饭。 【答案】 ①榜人:船夫。②㰕:等待的意思。③郎:丈夫
注释: 稿砧不可期,莲子空相托。 欲寄一封书,惟愁被姑觉。 译文: 我无法按时寄出书信,只能寄托在那些莲子之中。 我想寄出一封信,但担心它会被姑姑察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句来分析。 “深闺渐老大”,深居闺房,渐渐长大成人。这是说女子的年岁已大,开始懂事了。“始学谢娘诗”:开始学做女子的诗词。“谢娘”是唐代女诗人谢道韫的别号,这里泛指女性。 “描笔题成句”,“描笔”是比喻女子的文思敏捷。她以笔为画,把所想写的诗句都勾勒在纸上,写成了一行行的句子。“良人事作师”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自己与女伴共度夜晚,不施以脂粉,却有美艳之态的情景。 首句“谁道孤眠苦”,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和辛酸。接着两句“孤眠却自强”,表现了诗人的坚强和乐观,即使在孤独中也能保持自我,自强不息。 三、四两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风采。“请看隔宿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梳妆的情景,即使过了一宿,依然保持着整洁美丽的发髻,展现了诗人的自律和自律之美
注释: 1. 中秋: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也是秋季的正中,因此被称为中秋。 2. 寂寂:形容非常静,没有声音。 3. 含情出玉闺:含情,指充满情感,玉闺,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 4. 河长看雁远:河长,即河流很长,可以一直延伸到远方。看雁,即观察大雁飞行。 5. 月皎觉云低:月皎,即月亮明亮,可以照亮整个大地。觉云低,即感觉云彩变得很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中秋夜景图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绣窗同刺绣,女伴喜天晴”,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说明绣窗是和女子一起刺绣,天晴了,女子高兴了。 “剪刀当日暖,妆镜隐霜明”,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发展,说明在暖洋洋的阳春里,女子用着热乎乎的剪刀剪着绣花,镜子里显现出霜雪般的明亮,这正反映了女子的心境。 【答案】 偶成绣室共绣窗,喜气天晴乐事长。 剪刀当日添春意,霜镜映照映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