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田
注释: 好种曾夸九十馀:这里的“好种”是赞美,意思是好品种的牡丹。 花名记得小屏书:花名写在屏风上,记得很清楚。 若于双桂堂边见:如果在某个地方见到了双桂堂。 双桂楼中也不如:如果在双桂堂看到它,那么在双桂楼里看到的也就不如这里了。 赏析: 这首诗是张上舍对亳州牡丹的赞美之词,他曾经夸耀过自己的种植技艺,认为他的牡丹品种繁多,多达九十多个,而花名更是被他写在了屏风上,记得清清楚楚。然而现在
注释:洛下(洛阳)的家家户户都在种植牡丹,欧阳修的小谱旧曾看。 亳州(今河南商丘一带)的牡丹在花王国中显得寂寞,而谯县的春风已经让满栏的花朵盛开。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上舍赞美亳州牡丹的作品。首句“洛下家家种牡丹”表明了洛阳城家家都种植牡丹的盛况,而“欧阳小谱旧曾看”则表明了洛阳城家家都曾经看过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这本书。第二句“年来寂寞花王国”表达了牡丹王国在近些年里变得寂寞起来
诗句原文:见说三神路渺茫,岁星偏爱近君王。若非粗识神仙字,那得长为汉侍郎。 译文:据说通往神仙的道路是渺茫不可及的,只有岁星才偏爱接近帝王。如果不是对神仙的字义有粗略的理解,那么如何能长久地担任汉朝的侍郎呢? 注释: 1. 见说三神路渺茫:据说通往神仙的道路是渺茫不可及的。 2. 岁星:古代指木星,象征帝王之象。 3. 近君王:与帝王接近。 4. 粗识:粗略地了解或认识。 5. 神仙字
【解析】 此诗是张祜赞美亳州芍药花的。“春游不上大房山”一句是诗人以芍药花自况,暗喻自己虽然被选为探花,但未能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因此赏析时可以从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译文:轻红浅绿冲破了天悭,无数名花都被贬了颜;淳化的街头新样好,春游不往大房山去。 注释:淳化:指北宋时的宋太宗赵光义,他在淳化年间任宰相。大房山:在今北京西南。 赏析
【注释】亳州:指唐朝的宋州,今河南省滑县。洛下:洛阳。“花外”两句说春天里在牡丹园中摆设着小宴席,每次有客人来访兴致更浓,常常要等到谷雨前后才能结伴到园中赏花。“待寻”句意谓:等到了谷雨前头(即谷雨节之前),每天可以一起赏百个钱(百个铜钱)。 【赏析】这是一首题咏牡丹的绝句。张上舍盛赞亳州的牡丹远胜于洛阳,于是诗人便赋诗一首以纪其事。这首诗写牡丹盛开时节的繁华景象和与友人赏花的快乐心情
垂虹亭长好画手,戏作水村第二图。 何日闲田买千棱,浓花淡柳占分湖。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垂虹亭长好画手”: - 垂虹亭是一处著名的景观,朱昆田通过使用“垂虹亭长”这一形象化的称呼,突出了亭长在绘画方面的高超技艺。 - “好画手”直接点明了亭长的艺术才华,暗示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这句诗不仅赞美了垂虹亭的长者,也表达了对其作品的期待和欣赏。 2. “戏作水村第二图”: -
注释:小小的燕支花染在了玉盘中,徐熙、崔白的画作难以比拟。夜深时分,宫女们涂脂抹粉,手腕上的花朵如同虚黄的色彩点缀,不要被她们比作杨妃的手指。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艳,暗喻了杨贵妃的美丽。诗中以“小小燕支”形容牡丹花,以“宫人臂”比喻杨贵妃的纤手。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杨贵妃美貌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题解】 《题禹尚基并头茉莉扇二首》是一组咏物诗。此组诗共两首,第二首为上片,下片自成一格。全诗以茉莉花为题材,描绘了茉莉花的形神与风露相融、花香与画意相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和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注释】 1.写生:指画家作画或作家写文章时依照对象的形态来描写。 2.数崔徐:数,同“数”字的繁体字,即计数、列举之意。崔徐,指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弟子崔皎、徐仲朗等
注释:姚左纷纷未足论,支红孟白变陈根。 支红即红花,孟白即白花,指牡丹的品种。 不妨数十千钱买,池馆栽看到子孙。 池馆是牡丹的种植之地,看到子孙指的是牡丹可以繁衍生息,子子孙孙。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亳州牡丹的美丽,以及它的珍贵和繁衍能力,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注释:新摘的花朵像瑶池里的仙子,在月光下看起来颜色仿佛是无色。 与白家花相比,试比白家花更好,不须争赏玉盘盂。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亳州牡丹的鲜艳和美丽,以及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亳州牡丹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美丽花卉的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