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田
《寄张鹤洲先生六首·其六》是一首由元朝诗人张达创作的杂言绝句。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诗意解读: - 青衫白发走黄尘,别后犹然食旧贫:诗人穿着青色的衣衫,满头白发,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行走。虽然已经离开了,但依然过着贫穷的生活。 - 闻说浣花田易买,欲依社甫作南邻:听说浣花田容易买到,想要依靠杜甫成为杜甫的邻居。 2. 关键词注释: - 青衫白发:指诗人穿着青色的衣衫,满头白发
【注释】 寄张鹤洲先生六首 其二:指代张鹤洲先生的信,信中写自己和江南的友人一起游历山川湖海的情景。鞍背船唇子细谙:马背上的书信,就像船上的船舷一样。曾陪游屐半江南:曾经陪同游历过江南的山水。屐,古代的一种木制鞋子。半江南:一半是江南。箧中剩有蛮笺好:指书信中的书信,也就是书信中的字迹。蛮笺,即南国用的一种纸。字小浑如未浴蚕:写的字很小,但很清晰。 【赏析】 “鞍背船唇子细谙”,意思是
注释:我见到你时,还觉得怜爱,但还没有到可以约定终身的地步。别去装金屋来贮养蛾眉般的女子。让牛车和麈尾也换换样子吧,不要像王郎那样迟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女子的赞美之词。他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意,然后描述了她美丽动人的容貌,最后以幽默的语气表达了他对这位女子的感情。全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汪朴的画以梧桐和芭苴为主题,作者观其画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蔽日梧桐百尺余”,诗人首先描写了画面上的梧桐。梧桐是一种树,它的叶子大而宽厚,颜色深绿,可以遮挡阳光,所以叫“蔽日”。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蔽日梧桐”来形容梧桐树的巨大,突出了梧桐树的高大。同时,“百尺”一词也强调了梧桐树的高耸。此外,“掩映”一词还形容了梧桐树枝叶的茂盛,好像能遮住所有的光线
《题枫江渔父图二首·其二》是清朝朱昆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详细解读,并提供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马蹄也怕踏黄埃: - 字面意思:即使马蹄踩在黄土之上,它也会因为担心扬起尘土而感到不快。 - 深层含义:诗人用“马蹄”比喻人的行为,表达了一种对环境不造成过多污染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2. 䘨𧘈渔衫称意裁: - 字面意思:䘨𧘈(音同“韉”
寄张鹤洲先生六首·其四 只今锦里称耆旧,独有先生似散仙。 未必邦君皆俗吏,不知谁送草堂钱。 注释: - 只今:现今。锦里:指成都的街道,也泛指繁华的地方。耆旧:年长而有声望的人。 - 独有:只有。似:像。散仙:指超然物外的仙人。邦君:指地方长官。俗吏:平庸的官吏。 - 不知谁送:不知道是谁送来。草堂:成都的别称,杜甫曾在此居住过。钱:礼物或金钱。 赏析:
注释:在长安的大街小巷里度过了二十多年,晚年的心事寄托在打柴和捕鱼上。即使朝廷颁布了宽容新令,我也还是要回到成都去修缮我的故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张鹤洲先生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乡生活的向往之情。首联写诗人在长安的生活经历,颔联写他虽然被赦免了,但仍然心系故乡,尾联写他决定回到故乡去生活。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注释: 巳分为农毕此生,每思黄草靸鞋轻。 巳时分作农民结束了一生的劳作,每思念黄草鞋轻盈舒适的感觉。 夜航一緉烦君寄,只向南邻北舍行。 夜里驾船出行需要你邮寄一双鞋子,只往南邻居北舍送行。 赏析: 这首诗是顾渭符赠给朋友的礼物诗,表达了他对友人深深的关怀和祝福。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注释:红鱼苍雁难以传递消息,又得以清谈与阿戎对谈。忽然想起高邮湖上泊船时,满天烽火,在谈论四川的事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张孝祥怀念友人张鹤洲所作。全诗以“寄”为题,首句点题,第二三句写与张鹤洲的交往和相见的情景,第四句写突然想起张鹤洲在高邮湖上泊船时的场景,末句抒发了对当时国难的感叹。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作者与张鹤洲之间的深厚友谊。两人之间虽然相隔千里,但通过书信往来交流思想感情。然而
注解: 1. 桤木成阴竹放梢:桤木(一种树)长成后,树叶茂密遮住了阳光,竹子也长得很高。 2. 园翁:指隐居在园子里的老者。 3. 溪叟:指在溪边居住的老者。 4. 论交:讨论或交流思想。 5. 一卷丹经:指一本关于道教炼丹的书籍。 6. 手自抄:亲手书写,即自己动手抄录。 译文: 桤木成阴竹放梢,园中老者和溪边的长者天天谈论。 有时送客柴门闭,一卷道家经书亲自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