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日梧桐百尺馀,浓阴一片补芭苴。
爱他物外多闲日,老屋荒山读道书。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汪朴的画以梧桐和芭苴为主题,作者观其画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蔽日梧桐百尺余”,诗人首先描写了画面上的梧桐。梧桐是一种树,它的叶子大而宽厚,颜色深绿,可以遮挡阳光,所以叫“蔽日”。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蔽日梧桐”来形容梧桐树的巨大,突出了梧桐树的高大。同时,“百尺”一词也强调了梧桐树的高耸。此外,“掩映”一词还形容了梧桐树枝叶的茂盛,好像能遮住所有的光线,给人一种遮天蔽地的感觉。

第二句“浓阴一片补芭苴”,“浓阴”指的是浓厚的阴影。在这里,它形容了梧桐树下浓郁的阴凉,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而“补芭苴”则是对“浓阴”一词的一个巧妙的修饰,通过与芭苴(即芭蕉叶)相比较,进一步突出了梧桐树的阴凉效果。这里的“补”字,既形象地描绘了芭苴叶片的形状,又生动地表现了芭苴叶与梧桐树叶相互掩映的景象。

第三句“爱他物外多闲日”,“他物”指的是其他的事物或景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幅画中,我看到了其他事物之外的悠闲时光。这里的“物外”指的是超脱物质世界之外的境界,而“多闲日”则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赞美。

第四句“老屋荒山读道书”,“老屋”指的是年岁已久、破旧不堪的老房子。“荒山”则形容了周围的自然环境非常荒芜。这里的“读道书”是指阅读道教经典书籍,体现了诗人追求道家思想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读道书”,表达了诗人想要追求道家思想、过上清静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梧桐树和芭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