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翔
【注释】狄道州:唐时陇西郡治所在,在今甘肃临洮县。超然台: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登此台,并写了《登鹳雀楼》一诗。 暮色苍茫,山巅古木间,隐隐传来戍卒的呐喊声。 牧马未归,孤寂的边关远隔千里,但大旗曾映照过七颗明亮的星星。 岭上云雾蒙蒙,吹拂着惊飞的柳絮,战垒荒芜,长满短蒿。 要学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写一首塞上的歌谣,夜来风雨潇潇,我挥舞着毛笔,吟出心中的豪情。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登高望远
诗句释义: 1. 新火满山城,余饧送寒食。 - 描述清明时节,新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山城,残留的糖饧(一种甜食)也随着寒食节的到来而使用。 2. 花柳尚僵卧,对之增叹惜。 - 春天的花柳依然僵硬地躺着,让人感到更加悲伤和遗憾。 3. 素居缅古欢,愔愔泛瑶瑟。 - 回忆起过去与友人共度的快乐时光,心情平静地弹着瑶瑟。 4. 岩云蔽屋角,翠滴帘波湿。 - 山间的云雾遮住了屋檐
这首诗的作者为李商隐,他的作品以绮丽的辞藻、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寄怀张介侯 - 不见闭门张仲慰:"张仲慰"可能是指一位名叫张仲慰的人,但这里更可能是诗人自指。闭门可能指的是隐居的生活状态,也可能暗示诗人对外界纷扰的拒绝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西风杨柳复如丝:"西风"通常代表秋天的气息,而"杨柳"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别离之情
【注释】吟:咏;风:秋风,指秋风吹过;落叶:树叶凋落。帘钩:窗帘的钩子。江:指长江。芙蓉:荷花。伶俜(líng pīng):孤单的样子。胡蝶:蝴蝶。阑干:栏杆。 【译文】秋风掠过树梢,叶子纷纷落下,把帘钩打在了地上;江上荷花映照着远方的愁绪。不要问那孤单的小蝴蝶,红栏杆也不适合秋天。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借物抒情,通过描写深秋时风雨中落叶飘零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浏览全诗,把握全诗的意境与主旨,同时要注重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诗写于重阳节前,诗人登高远眺,看到秋色渐深,心中不免生出萧瑟之感,遂有饮酒赏菊之意。全诗以景起兴,以景结情。 【答案】 ①首联:黄昏时分,高楼之上阴云密布,笼罩帘幕,西风袭来
新火满山城,余饧送寒食。 花柳尚僵卧,对之增叹惜。 素居缅古欢,愔愔泛瑶瑟。 岩云蔽屋角,翠滴帘波湿。 览胜恼诗魂,浇愁凭酒力。 回首故园春,烟缭桐花白
不见闭门张仲慰,西风杨柳复如丝。 秋开霁景天山出,曲唱凉州下里思。 闻道著书疑有癖,那堪薄宦未忘疲。 楼头又过南征雁,细雨银镫客梦迟
岩城百雉俯临洮,古木边声作怒涛。 牧马未归孤戍远,大旗曾照七星高。 岭云漠漠吹惊絮,战垒荒荒没短蒿。 要拟嘉州歌塞上,夜来风雨落吟毫
高楼暝色压帘阴,小立西风冷欲侵。 寒蝶抱花疑雨重,乱鸦争树觉烟深。 谩怜秋意成萧瑟,略遣间愁自酌斟。 料理萸囊待重九,皋兰山好快登临
朱凤翔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字振采,一字集庭,贵州黎平人,拔贡出身,曾为甘肃敦煌知县。朱凤翔的诗歌创作成就显著,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深厚的造诣,还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将深入探讨朱凤翔的生平、诗歌风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生平与背景 - 基本信息:朱凤翔生于清朝,字振采,一字集庭,贵州省黎平县的人士。作为清朝时期的诗人,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尤其是在甘肃敦煌担任知县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