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城百雉俯临洮,古木边声作怒涛。
牧马未归孤戍远,大旗曾照七星高。
岭云漠漠吹惊絮,战垒荒荒没短蒿。
要拟嘉州歌塞上,夜来风雨落吟毫。
【注释】狄道州:唐时陇西郡治所在,在今甘肃临洮县。超然台: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登此台,并写了《登鹳雀楼》一诗。
暮色苍茫,山巅古木间,隐隐传来戍卒的呐喊声。
牧马未归,孤寂的边关远隔千里,但大旗曾映照过七颗明亮的星星。
岭上云雾蒙蒙,吹拂着惊飞的柳絮,战垒荒芜,长满短蒿。
要学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写一首塞上的歌谣,夜来风雨潇潇,我挥舞着毛笔,吟出心中的豪情。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登高望远,凭吊前朝遗迹之作。全诗意境苍茫辽阔,格调雄壮悲凉,语言质朴洗练。
首句“岩城百雉俯临洮”,点出“狄道”的位置和形势。狄道为陇西郡治,位于渭河上游,地势险峻,是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百雉”,指高大的城墙。“岩城”即指狄道,这里暗指吐蕃。“俯临洮”三字写出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战略要地的地位。
次句“古木边声作怒涛”,描写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环境。“古木”指的是边关的荒凉。“怒涛”是形容边塞将士们的生活艰苦,就像汹涌的海浪一样。这一句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生活。
第三句“牧马未归孤戍远”,描写了戍边将士们的孤独和辛苦。这里的“牧马”指的是守卫边疆的战士。他们还没有回家,而他们的家乡已经离得很远了,他们只能在战场上度过漫长的岁月。这一句写出了戍边将士们的孤独和辛苦。
第四句“大旗曾照七星高”,描绘了戍边将士们在战斗中英勇无畏的形象。这里的“大旗”指的是士兵们高举的旗帜。“照七星高”是指旗帜在天空中飘扬,照亮了整个战场。这一句描绘了戍边将士们在战斗中英勇无畏的形象。
第五句“岭云漠漠吹惊絮”,描写了岭上云雾缭绕的景象。“岭云”指的是山上的云雾。“吹惊絮”则是说云雾随风飘动,好像有什么东西被吹走了一样。这一句描写了岭上云雾缭绕的景象。
第六句“战垒荒荒没短蒿”,描绘了战垒荒芜的景象。这里的“战垒”指的是战争中留下的废墟。“没短蒿”是指这些废墟已经被风吹散了。这一句描绘了战垒荒芜的景象。
第七句“要拟嘉州歌塞上,夜来风雨落吟毫”,抒发了诗人对戍边将士们的怀念之情。这里的“要拟嘉州歌塞上”是指诗人想要像王之涣那样在嘉州写下塞上的诗歌。而“夜来风雨落吟毫”则是指夜晚风雨交加,诗人无法挥笔成篇。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戍边将士们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狄道城的描写和边塞将士们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戍边将士们的艰辛和勇敢。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们的深深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