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翰
《杨妃春睡图》 杨妃春睡图 倦舞霓裳曲,曾教枕簟开。 可怜魂梦短,不到蜀关西。 注释: 1. 倦舞霓裳曲:指杨贵妃在华清池中沐浴后,穿着华丽的衣裳,优雅地跳舞。 2. 曾教枕簟开:杨贵妃喜欢在睡觉前将枕头和席子铺开。 3. 可怜魂梦短:形容杨贵妃的美梦很短暂,醒来后感到空虚。 4. 不到蜀关西:意指杨贵妃的魂魄未能到达蜀地,即四川。 译文: 在华清池沐浴后,杨贵妃穿着华丽的衣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把握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分析用词准确、生动,句法灵活多变,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整体文境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 【答案】 宋 授之所作美人欠伸图春日深宫静,闲观女史箴。①春日;春天的阳光明媚。②深宫:宫廷。③静:安静,寂静。④闲观:悠闲地观看。女史箴:指《内则》,古代女子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山村风雪夜,犬吠有人归。 不道梅花冷,悬灯掩竹扉。 注释: 四景图:中国古典文学中指描绘四季景象的画集。 其四:这是第四幅风景画。 山村:山中的村落。 风雪夜:风雪交加的夜晚。 犬吠有人归:狗在叫唤着有人回家。 不道梅花冷:不知道梅花已经冷了。 悬灯掩竹扉:悬挂着灯火,掩映着竹林的门扉。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山村在风雪之夜的景象,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山村的独特魅力和生活气息
注释: 旷野秋天景色清肃,一群鴐鹅展翅翱翔。 年老的雄鹰仍威武健在,冲破层层云雾直上青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辽阔的原野景象。首句“旷野秋先肃”,直接点明了季节和环境,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颔联“鴐鹅见一群”则是对主体的描绘,鴐鹅是一种鸟类,它们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生动性。颈联“老拳犹健在,击透几重云”则进一步展现了老鹰的勇猛和力量。它虽然年老,但仍然保持着锐利的攻击力
【注释】: 锦架丝绦旧,羁縻气转雄。 羁縻:笼络。这里指鹰的翅膀和尾羽已长全。羁縻气:比喻鹰的气势。 草间狐兔尽,饱食待秋风。 秋风吹来,狐狸兔子等猎物将尽,鹰可以饱餐一顿。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只老鹰的成长过程。从幼小到壮年,再到成熟期,最后成为老鹰。诗中通过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鹰成长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成长的感慨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译文】 四只鹰飞翔在秋日的打猎场,展翅穿云捕得羽毛。 特意献给天子,定能不负微劳。 【注释】 1. 四鹰:指猎鹰;秋狝(xuān):秋天举行的一种田猎活动。 2. 立臂从秋狝:猎鹰站立于打猎场所。 3. 穿云:直上云霄。 4. 特将献天子:特意献给天子。 5. 应不负微劳:应当不会辜负微小的辛劳
``` 远屿连沙渚,西风满客船。 独怜江上月,今夜向人圆。 注释: - 远屿连沙渚:远处的岛屿和沙滩相连,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海岛图景。 - 西风满客船:秋风劲吹,吹得客船帆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独怜江上月:诗人独自欣赏着江上的明月,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今夜向人圆:今晚的月亮格外明亮,仿佛要向人们展示其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秋夜行舟的画面
偶看云起处,指点隔溪山。 莫问凉多少,能令羽扇闲。 注释:偶然间抬头看到云朵在天空中飘起,那远处的山峰就仿佛被指指点点。不需要去询问那里的气温有多高,只要我手持羽扇就能悠然自得。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景画。诗人站在高处,看着云雾缭绕的山峰,感受着凉爽的气息,内心充满了宁静和满足。他手中的羽扇成为了他的伙伴,陪伴着他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时光。诗中的“莫问凉多少”
【注释】 1.叶本蕃:蕃(fān)字,是竹的繁体。 2.扇:指扇子。 3.竹石:竹子和石头。 4.春色晚:春天景色已晚。 5.老节:指竹子的年岁高。 6.清芬:清香。 7.待得儿孙长:等着子孙长大后。 8.抽梢:竹木生长枝梢。 9.云:形容竹木高大。 【赏析】 此诗以竹石为题,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竹林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一、二句写景。“叶本蕃”,即竹叶茂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要求学生审清要求,然后根据题目中的要求进行具体答题。本题是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注意从内容上把握诗意,从技巧上赏析,最后还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案】 诗句:社日(农历二月初二)来双燕(燕子),低徊佛画檐(徘徊在寺庙的屋檐下)。 译文:社日那天,有成双的燕子飞来了,它们在佛寺的屋檐下徘徊不已。 注释: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