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题目为《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其十四 晚春十二首之二》。范成大的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注释: 1. 狂蜂浪蝶尚飞翻:形容蜜蜂和蝴蝶在春天里忙碌地飞舞,它们在花间穿梭,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2. 浑无一点痕:暗示春天已经过去,留下的只有一些痕迹。 3. 祗有东风知客意:只有春风知道诗人的心思
注释:水亭在正午时分很凉快,白鸟飞来,像是玉一样的一对。修长的竹子好像嫌暑热逼近,一起把清凉的影子移到南窗边。 赏析: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田园诗清新自然,如《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夏日十二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首是其中的第八首,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的景色。 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夏日田园景象。诗人坐在水亭中,看着白鸟飞过蓝天,仿佛是一对珍贵的玉器,十分珍贵。接着
注释: 山阴: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陈迹老莓苔,莓苔长满山阴的古迹。为:为了。梅花踏雪来:冒着大雪到山阴探梅。传淂:指传颂、流传的意思,淂通“颂”。溪上景:山阴的溪边的景色。眼明相见亦惊猜:我的眼睛一亮,看见你,也感到惊喜。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写诗人冒雪踏访山阴陈迹时所见之梅。全诗四首,都是以“梅花”为中心,但各有侧重,风格各异。此诗首联两句是第一首:“山阴旧事漫莓苔,为访幽芳踏雪来
诗句如下: 满眼溪山庵尽开,草玄亭子半荒苔。如何秪写渔家意,不及扁舟载酒来。 译文: 我站在这满眼的溪山之中,看着那座小庵已经敞开了门户。那草玄亭子,也长满了荒草和苔藓。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只写了渔人的意境?为什么不写那些乘着扁舟载着美酒而来的文人雅士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溪山景色,以及一座荒废的草玄亭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注释】 四鹰:即《庄子·外物》中的“鹏鹐”,传说是大鸟,能飞万里。 飏(xiàng):飘荡。 附:依附,依傍。 物欲:物质欲望。 一天机:天意,天命。 会有长风便:一旦遇到有利的时机。 试:尝试。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鹰为喻,借物抒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和成功的向往之情。 首句“饱飏饥则附”,意为吃饱后高傲地飞翔,饿了则依附于人。这既是说人要有自己的志向,不可随波逐流
【注释】 1. 阎仲彬(?—1240),字子昂,号东篱。宋末元初诗人。 2. 立本:唐代画家吴道子,以画人物闻名。 3. 戏拈秃笔:意思是说拿起笔来写画。 4. 秋花:指菊花。 5. 柴桑:地名,在今江西境内。处士:未仕之人。 6. 处士家:处士的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代初期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画家吴道子创作国画的过程。诗中“戏拈秃笔”四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吴道子创作国画时的形象
注释:两晋文章在这里得到传诵,《阳秋》都寄寓在杖藜之中。诗人衹是写出了回归家乡的意思,却没有提及闲情就像《国风》。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绍兴期间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怀念之情。首联“两晋文章在此翁,阳秋都寄杖藜中”意为:两晋时期的文坛成就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而作者则像一位长者一样,拄着拐杖行走在这片土地上。颔联“诗人秪写归来意,不道闲情似国风”意为:诗人只是描绘了他回归故乡的意境
【注释】 四景图:指《江雪》《山水》、《松石》和《梅花》。四景:即四种景象。 其三:指《山水》的第三段诗。 遥:远。 深秋色:深秋的颜色,这里用来形容山的颜色。 总:全,全部。 被:给,使。 草堂:诗人在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别墅。 篱外涓涓水:指从篱笆外面流过来的小河里的水,细细流。 涓涓:形容水流细小,连绵不断的样子。 流来半是云:指小河边上的水,有的像天上飘来的白云一样洁白。 【赏析】
《杨妃春睡图》 杨妃春睡图 倦舞霓裳曲,曾教枕簟开。 可怜魂梦短,不到蜀关西。 注释: 1. 倦舞霓裳曲:指杨贵妃在华清池中沐浴后,穿着华丽的衣裳,优雅地跳舞。 2. 曾教枕簟开:杨贵妃喜欢在睡觉前将枕头和席子铺开。 3. 可怜魂梦短:形容杨贵妃的美梦很短暂,醒来后感到空虚。 4. 不到蜀关西:意指杨贵妃的魂魄未能到达蜀地,即四川。 译文: 在华清池沐浴后,杨贵妃穿着华丽的衣裳
俞文辅墨竹 文同本进士,家有筼筜谷。 所以俞省元,胸中出淇澳。 译文: 文同本是进士,家里拥有筼筜谷。 因为与俞省元交往,他的胸怀中便有了淇澳的意境。 注释: 1. 文同:字同,号东皋,北宋画家,湖州乌程人。工画墨竹,擅写枯木,笔法简括,墨色清润。 2. 筼筜(wēn dāng)谷:筼筜树,即水葱,又称石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壮,可食用。筼筜谷是文同的家宅所在地。 3. 俞省元:指俞大猷